病例
患者女,46岁,以“间断发热1月,伴咳嗽、胸闷1周。”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8.2-39.0度,医院诊断“肺炎”住院治疗,期间仍反复发热,伴胸闷、心慌、咳嗽,干咳少痰,给予“阿奇霉素针、更昔洛韦针”输液治疗,未见好转。
入院查体:T:37度P:次/分R:22次/分SPO?:69%。双肺呼吸音增强,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7.48、PCO?:33mmHg、PO?:59mmHg、Na:mmol/L、K:3.8mmol/L.。
一眼洞穿疾病真相
杜永红主任拿到CT片,定睛一看,凭借其临床经验和专业敏感性,迅速指示“立即急查传染病四项!”。正是这简短的一句话,挽回了一条生命。
1小时后,传染病结果回示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需要进一步送检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确认。此时高度考虑AIDS合并PCP感染(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医院内暂没有磺胺类药物,嘱患者家属连夜在院外购买,很快患者服用了复方新诺明片药物治疗。
2天后,患者未再出现发热、胸闷、心慌,咳嗽、咳痰较前减轻。
复查胸部CT,病灶明显吸收
住院治疗第4天,接到疾控中心确诊报告,此时患者咳嗽、咳痰已经明显减轻,由于个人经济原因要求出院,出院后坚持口服复方新诺明片,同时正在接受抗HIV病毒治疗。
3周后,病灶几乎完全吸收
这是一场与时间和生命的“赛跑”,从入院—明确诊断—有效治疗,仅仅用了两个小时。由于该病为免疫缺陷造成的条件性肺部感染,如果没有快速明确诊断,及时用药治疗,患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
慧眼绝非一朝一夕
?理论知识的沉淀——医学知识浩如烟海,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也对其他专业要有所涉猎,这样才
能敏锐的捕捉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蛛丝马迹。
?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随着医生接诊病例的增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在脑海中建立起病例数据库,当再次遇到类似病人时,能在潜意识里快速检索到关键信息。
科普时刻
肺孢子菌肺炎,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病20世纪50年代前仅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婴儿,近1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化疗的普及,尤其是HIV感染的出现,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HIV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与致死的主要病因。
杜永红,副主任医师,在读硕士,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临床诊疗、科研工作17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会理事、许昌市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许昌市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在医院、医院、医院、郑大一附院进修及培训学习,具有重症医学专业资质,取得省级科研成果2项,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栓塞、难治性哮喘、重症肺炎、间质性肺疾病、急慢性呼吸衰竭、慢阻肺、不明原因发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部肿瘤及其他内科疑难危重症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呼吸支持技术,支气管镜的检查及治疗技术以及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部11楼西)
医生办公室:—
护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