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护士为病人制作的棉布袖套。(来源:医院)
信网7月26日讯(通讯员刘琪见习记者姜丹宁)重症医学科是与死神迎面战斗,与病魔争分夺秒斗争最壮烈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见枪林弹雨,但从来都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很多时候,面对在生死门里无助挣扎的患者,即使拥有满身医术,医务工作者也只能“望而却步”。于是乎,人文关怀成为了临床工作必备的润滑剂。
在医院重症医学科,科护士长孙卫英极注重细节管理,她强调将优质护理与人文关怀体现到了每一处角落,而医院的其他医护人员也在为了这一目标努力前进着。
贴心袖套保护病人血压计下的皮肤
重症医学科里都是需要特殊照顾、病情危重的患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更强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也是容易忽略的问题。重症医学科室里每个人出谋划策,反复思考,尝试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隐患。后来发现包裹棉布可以保护血压计下的皮肤,于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发明了贴心袖套。给每个患者做了棉质短套袖戴在前臂上侧,既可以保护患者皮肤,吸汗、舒适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每台心电监护仪配两个袖套,患者出院后袖套回收,和床单一起清洗消毒,方可留待下次使用。
能够增加病人舒适度的绒布套袋。(来源:医院)
气管套管套袋让病人更舒适
按照同样的原理,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发现也可以用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的身上,固定气管套管用的系带,受力面积小,患者舒适度差,容易造成压力伤,若系带过松,容易造成套管脱管。针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用一块小小的绒布做成一个套袋,把系带从中间穿过,这样垫在患者的颈后,既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压力伤,又能防止气管套管脱管。
二合一听诊器提高诊疗效率
重症监护室里有很多先进的设备,听诊器是护士必不可少的诊断用具。尤其在协助大夫抢救患者气管插管的时候,听诊器可以帮助护士判断插管的位置,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深度,以便找出病因,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取代人为的观察。
医护人员介绍,肺部听诊是肺部检查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方法。听诊内容包括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首,啰音(干啰音、湿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首。听诊时间为每次至少听1-2个呼吸周期。听诊顺序为肺尖一上肺一下肺,前胸一侧胸—背部,强调两侧对比听诊。听诊呼吸音时同时观察呼吸活动,以便准确判断肺部活动
“小李,听一下这是什么‘音’?”如何分辨异常呼吸音,成了每个年轻护士初入临床的重要考题。而由于呼吸音音调、呼吸周期、听诊位置的不同,也为临床带教增添了不少难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反复思考琢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发明了二合一听诊器,顾名思义就是两个听诊器合并为一个听诊器,带教老师与新手护士同时听诊,根据听到的音调、音色、响度、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的长短,能更好地讲解与分析患者肺部呼吸音。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每天都会交流各自在工作中的发现,希望尽一切可能让患者更舒心,让家属更放心。“发明的灵感来源于患者,理所当然也要服务于患者。”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平时和患者接触最多,最了解什么是患者最需要的,“我们希望能真正将灵感转化成产品,更好地服务更多的患者。”
接下来,医院重症医学科将继续落实护理人文关怀,加强危重患者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做一个有温度的护理工作者,让重症医学科的生死门永远不能阻挡爱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