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案:
许某某,男,9岁,身高cm,体重23kg。
昨夜发烧37.2摄氏度,伴呕吐,嘱咐小柴胡汤后热退。今日白天略有反复,依然偶尔发热。刻诊:形神萎靡,诊时发热37.3摄氏度,略有咳嗽,口渴欲饮,无口苦,咽不红,自昨日至今(15:00)无大便。
舌苔腻,略黄。
脉数,左脉略细。
辨为:少阳表阳证
拟,小柴胡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味
柴胡20姜半夏15党参9黄芩10
甘草9杏仁12生石膏20陈皮12
竹叶12麦冬10厚朴12麻黄5
加粳米30,生姜10
复诊:-09-18
烧退,但咳嗽加重,无胸闷(孩子描述不清有没有)呼吸音粗,双肺干湿啰音混杂。唇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为:痰雍阻肺,兼里热
拟,五虎二陈汤合竹叶石膏汤×1剂
麻黄6杏仁12生石膏25陈皮12
姜半夏10茯苓10甘草5木香10
沉香9党参6竹叶12
加茶叶一把,生姜、葱白10
三诊:-09-19
咳嗽减轻,双肺偶有湿罗音,呼吸音较前转佳。略有腹痛,已排便。
原方加白芍15g×3剂。
四诊:-09-21
听诊双肺无异常,腹痛无,略有流涕,加桂枝9g×3剂。
五诊:-09-25
咳嗽已无,一天中偶有咳嗽,舌苔略腻。
予鲜竹沥口服液,保和丸
思考:
本例患者初始以“呕而发热”的少阳证为主,故而以小柴胡汤为主,合方竹叶石膏汤预防入里化热。一剂后,热退但邪以入肺,肺部的听诊音已显示“痰涎壅盛”,且有里热。故而拟主治哮吼,喘急痰胜的来自《古今医鉴》的“五虎二陈汤”。结果效果显著,一剂见效,四剂愈大半。
另外患者从小就有咳喘病病史,多次使用雾化等疗法,一遇感冒发烧就要住院三素一汤来一遭,这一次笔者作为医生和家长一起顶着压力用纯中药纠正过来,哪怕文章平平淡淡,但作为参与者不得不说当时还是压力挺大的。尤其是孩子的发烧反反复复发作。
张成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