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炎(pneumonia)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之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肺炎是儿科觉见病,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病因
病毒性肺炎:最常见者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腺病毒3、7、11、21型,甲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2、3型,其他还有麻疹病毒、肠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细菌性肺炎: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还有军团菌及厌氧菌等。
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所致。
衣原体肺炎:以沙眼衣原状体为主。
真菌性肺炎:念珠菌、曲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球孢子菌等。
原虫性肺炎:以卡氏肺囊虫为主。
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等。
病理
支气管肺炎肺炎的病理变化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浸润为主。肺泡内充满渗出物,经肺泡壁通道向周围肺组织蔓延,呈点片状炎症时,可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
不同病原体造成的肺炎病理改变亦有不同,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而病毒性肺炎则以间质受累为主,亦可累及肺泡。临床上支气管肺炎与间质性肺炎常同时并存。
当炎症经支气管、细支气管向下蔓延至肺泡,则形成肺炎。此时支气管粘膜亦多有炎症、水肿而使支气管管腔变窄,肺泡壁因充血而增厚,肺光内充满炎性渗出物,从而妨碍了通气,亦使气体弥散阻力增加,小支气管管腔分泌物的集聚,加上纤毛发育、活动能力差,清除分泌物能力弱等,使小气管腔变得更为狭窄,甚至堵塞,致肺部发生阻塞性肺气肿或局限性肺不张,进一步加重了通气和气体弥散障碍,最后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全身代谢过程和重要器官的功能。
(一)心血管系统
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使肺循环压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而使右心负荷加重。另外,病原体毒素可作用于心肌引起中毒性心肌炎。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重症肺炎可有微循环障碍,由于严重缺氧,酸中毒及病原体毒素等的作用,均可引起微小动脉痉挛,血液淤滞,血流速度减慢,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发生障碍,细胞缺氧,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至晚期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发生障碍,细胞缺氧,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至晚期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停滞,血管中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发生组织水肿,血液浓缩,有效血循环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下降而出现休克,或使心力衰竭加重。微循环障碍还可引起休克。
(二)神经系统
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可使脑毛细血管扩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钠泵失灵,不能排钠保钾,脑细胞内水钠潴留,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可使呼吸中枢受抑制,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加重肺炎。
(三)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缺氧时,体内需氧代谢发生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增加。肺炎时由于患儿高热、进食少、饥饿及脱水等因素常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潴留还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因此重症肺炎常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
(四)胃肠道功能紊乱
低氧血症及病原体毒素作用可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消化道出血,甚至引起中毒性肠麻痹。
招贤纳士
有意者请联系:信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