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佳·全方位高精尖促呼吸病学科全面发展,[].医师报,-12-14(16、17)”
12月1~3日,第二届海医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呼吸疾病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大会邀请来自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等数百余位呼吸病学专家,是海峡两岸呼吸病学界学术水平和规格最高的会议之一,是交流呼吸病学领域前沿问题,推动呼吸病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沈华浩教授
大会主席、海医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华浩教授介绍,自年成立以来,海峡高峰论坛一直秉承小而精的办会原则,立足高精尖。本次大会涵盖近年来本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进展及新药开发等最新进展,全方位地展现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进展,大大增进了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学者间的感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会议特举办院士大讲堂,把控学术、学科发展的前沿,并就慢性气道疾病、肺癌、介入、肺间质病、肺部感染、床旁快速现场评价(ROSE)、呼吸睡眠疾病、肺血管病等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此外,大会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床旁快速现场评价(ROSE)学组。ROSE学组依托海医会呼吸病专委会,由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李雯教授任组长,医院冯靖教授担任候任组长。
院士大讲堂
慢阻肺或需要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策略
钟南山院士
广州医院钟南山院士介绍,年,全球约有万人死于慢阻肺,较年增加了11.6%。慢阻肺早期阶段患者占比最高,中国尤为如此,占70.7%。尽管GOLD0级较健康人群在5~15年内发生慢阻肺的概率更高,但缺乏足够证据支持GOLD0级的患者将进展为GOLDⅠ级。
年《美国内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显示,超50%的GOLD0级人群存在呼吸相关损伤。年《柳叶刀》将早期慢阻肺定义为慢阻肺自然病程的初期,即疾病发生前或疾病尚未产生全部临床影响时。此外,既往研究显示,慢阻肺患者更早出现活动量、肺功能下降,Ⅰ~Ⅱ级患者下降更显著。急性加重及肺功能基线共同对FEV1年下降率产生影响。
钟院士将早期慢阻肺特点总结为:以小气道病变为主;症状轻,常被忽视;运动耐量已有降低;FEV1下降率最快。钟院士介绍,GLOD报告指出,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显著暴露有毒性颗粒和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相关。任何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伴(或不伴)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都应考虑慢阻肺的诊断。确诊需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测。
钟院士表示,我国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严重不足。年一项调查中,所有被诊断为COPD患者中,仅35.1%的患者以往曾被诊断为COPD。即使病情相对较好的Ⅱ期患者,有64.7%至少具有1种呼吸症状。因此,慢阻肺长期维持治疗策略应是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