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无可取代,但如何正确使用、使用中剂量的微调整等仍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棘手难题。在年10月12日(周三)的课程中,吴淳教授结合病例,就各种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展开了讨论。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目前,就冠心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指南均强调在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MI)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MI)中使用达标,但二者间仍存在差异。NSTEAMI中,指南强调心率的达标(50-60bpm),而在STEAMI中,除了同样强调早期、足剂量外,指南额外提出剂量的达标要求(美托洛尔mg/d)。
病例1:STEMI(合并贫血及高血钾)
患者20余年前劳累后出现胸痛,休息后缓解,偶有双下肢浮肿。某日晨突发胸痛,放射到左上肢,伴胸闷、恶心呕吐,持续3小时未缓解,医院急诊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收缩压最高mmHg,长期口服CCB类药物及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qd。患高脂血症、轻度脂肪肝、慢性肾功能不全;1个月前左侧基底节区梗塞,口服阿司匹林。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高血压病3级、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脂肪肝(轻度)。
治疗:入院第一天给予双联抗血小板、他汀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且维持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剂量(47.5mg)。第二日查房后患者心跳增快(bpm),血压/mmHg,在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心衰后,将β受体阻滞剂增量为95mg。后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均恢复正常。
结论:在肾衰合并高血钾的情况下,心功能I级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剂量也可迅速达标。
病例2:STEMI(高龄及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82岁,男性,因突发胸痛2小时急诊入院,胸痛时伴左上肢麻木及头晕,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无大汗及咽部紧缩感。既往有高血压病I级病史数年。入院查体BP/80mmHg,HR60bpm,心音低钝,无杂音,未及震颤。双肺无干湿啰音,双下肢无浮肿。
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I级极高危组)。
治疗:入院第一天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qd。虽然患者心率为60bpm,但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无减慢,或与前壁严重狭窄有关。行PCI后心率增快,予β受体阻滞剂剂量加倍后心率恢复,血压稳定。
结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也可达95~mg/d的要求。
病例3:STEMI合并机械并发症
患者入院时前壁心肌梗死合并血压下降、3级收缩期杂音,怀疑室间隔穿孔。
治疗:入院第一天即给95mgqd倍他乐克缓释片,在第二天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加到mgqd。两天后查体听诊收缩期杂音消失,收缩期左向右分流速度进一步下降(1.5m/s)。
结论:在机械梗阻的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使用,且在正确使用时可以缩小梗死面积,减小机械梗阻的损害。
以上3例合并其他并发症的STEMI病人均可安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且无并发症的发生。
病例4:NSTEMI(高龄)
患者男,81岁,因“反复胸痛1年余,再发加重6小时”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III级病史,有长期吸烟史,否认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入院查体BP/66mmHg,神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无干湿啰音。HR65bpm,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
诊断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高血压病III级(极高危组)、高脂血症。
入院第一天予β受体阻滞剂47.5mgqd,但由于患者拒行介入治疗,症状进一步加重,倍他乐克缓释片加量至47.5mgbid。由于持续胸痛,于第5天加量至95mgbid,患者心率控制稳定,症状基本消失,后行择期PCI,术后维持95mgbid。
结论:高龄、左主干三支病变患者拒绝PCI时,β受体阻滞剂充分加量,可基本控制症状。
病例5:NSTEMI(美托洛尔加量过程中发生低血压)
患者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高血压I级(极高危组)、高脂血症。
入院后24h内行PCI,入院第1天予美托洛尔47.5mgqd,第3天时患者血压下降(从/80mmHg降至/70mmHg),但尽管血压下降,患者心率持续偏快,判断患者的血压下降由容量下降引起,将美托洛尔缓释片加量。加量后患者血压、心率均无明显下降。5天后,患者心率无变化,血压逐步回升,此时将美托洛尔缓释片加量至3片。
结论:在美托洛尔缓释片加量的过程中,如果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需分析原因,判断是否为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引起。当排除后,β受体阻滞剂可维持剂量甚至加量,纠正原因后不会引起进一步的血压下降。在随访过程中,患者血压逐步升高,心率进一步下降,仍继续使用原方案治疗。
总结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应遵循如下4个原则:早期、足量、长期、滴定。对于CAD患者,都应尽早给以β受体阻滞剂;其中合并高血压或心动过速者,可考虑中心静脉注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达到有效剂量,并应长期应用作为二级预防;个体化调节可参考患者心率(50~60bpm),临床研究的剂量以及患者的反应,注意观察副作用,而采用缓释制剂有利于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欲知讲座详情,治白癜风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