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薛迎生替格瑞洛在前降支开口完全闭

『推荐理由』急性广泛前壁心梗造影显示LAD开口完全闭塞,心梗面积大,病情危重,需要立即干预恢复心肌灌注。在介入手术前需要更快、更充分地抑制血小板活性,因替格瑞洛起效迅速、抗血小板作用强而稳定,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及远期心血管死亡率,在急性心梗患者中选择替格瑞洛更具有优势。开通LAD前向血流后发现LAD开口病变延伸至LM末端,LAD中段也存在严重狭窄。急诊PCI尽量选择简单化策略,避免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术者采取1枚支架略突出进左主干的方式覆盖LAD开口病变,完成罪犯病变的处理。并于择期行二次手术,采取IVUS指导的方式优化PCI结果。整个过程策略明晰,有理有据,技术熟练,体现了术者丰富的经验和规范的操作。病史资料(男,62岁,65Kg)

就诊时间:年7月。

主诉:因“胸痛1周,加重8.5小时”,于年7月入我院。

现病史:患者1周前体力活动时出现胸痛,呈压榨样,无放射痛,休息后5~6分钟可以缓解,症状反复发作,未就医。8.5小时前在户外劳动时再次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样、较剧难忍,持续不缓解,无放射痛,伴大汗,无黑矇、晕厥。医院查心电图提示“V1~V5ST段抬高,V1~V3呈QS型”,予“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mg”负荷后转我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史。

体格检查:P94bpm,Bp/92mmHg,神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9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4.4×/L,N84.9%;PLT×/L;HBg/l;心肌酶:CKU/L,CK-MBU/L,肌钙蛋白T:10.0ng/ml;血生化:GLU12.9mmol/L,LDL-C3.6mmol/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D-二聚体均未见明显。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V1~V5ST段抬高。

超声心动图:LA37mm,LVD53mm,EF45%。

氯吡格雷代谢酶基因检测:CYP2C19*2/*2慢代谢。

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2.心电图:V1~V5ST段抬高。

病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mgqd;2)氯吡格雷75mgqd,PCI术后、氯吡格雷代谢酶基因检测后改替格瑞洛mg负荷、90mgbid;3)阿托伐他汀20mgqn;4)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5)盐酸贝那普利片5mgqd。

选用替格瑞洛理由:患者为STEMI患者,LAD开口完全闭塞,属高危冠脉病变,氯吡格雷代谢酶基因检测提示为慢代谢型,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作用差,故选用替格瑞洛进行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其他说明:转我院后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PCI术。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入院当天。

造影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单位。

造影结果(一):左主干(-),前降支开口完全闭塞,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高位OM支开口30%狭窄。

造影结果(二):右冠中段30%狭窄,远段狭窄20%~30%。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本病例行冠脉造影发现:LAD开口完全闭塞,造影后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急诊干预LAD开口病变。LAD开通后造影显示LAD中段有一个70%狭窄,建议择期行IVUS评估,1周后IVUS提示原支架稍突出主干内,贴壁良好,中段斑块负荷,故接原支架于LAD中段再植入支架1枚。

第一次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急诊PCI:入院当天下午21点45分。

术中用药:PCI造影后追加肝素U。

手术过程(一):急诊PCI:将EBU3.5Guiding置于左冠开口处,SION导丝顺利过闭塞病变到LAD远端,先以ThrombusterⅡ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造影提示LAD接近开口处90%残余狭窄,开口处有少许残端。

手术过程(二):以Sprinter2.0×15mm球囊12atm预扩。

手术过程(三):于LAD近段精确定位植入PromusElement3.0×16mm支架,14atm释放。

手术过程(四):以NCSprinter3.5×12mm球囊18atm支架近段后扩张。

第二次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入院第八天。

术中用药:PCI术前予肝素U。

手术过程(一):复查造影提示LAD中段70%左右狭窄,支架略突出进左主干。

手术过程(二):告知家属行IVUS检查,将EBU3.5Guiding置于左冠开口处,BMW导丝到LAD远端,进IVUS超声导管回撤显示LAD中段狭窄处最小管腔面积2.19mm2,斑块负荷82%,近段支架突出于左主干2mm左右,支架贴壁良好。

手术过程(三):于LAD中段接原支架再植入PromusElement2.75×24mm支架,12atm释放。

手术总结:

术前病变部位造影图。

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

PCI术后及随访

术后用药: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阿托伐他汀20mgqn;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盐酸贝那普利片5mgqd;泮托拉唑钠胶囊40mgqm。

术后检查:术后心电图:V1~V4呈QS型,V1~V5T波双向。

术后血常规检查:WBC7.6×/L;N68.2%;PLT.0×/L;HBg/l。

术后随访结果:尚未来院随访,半个月后患者静息下无胸闷、胸痛,未发生并发症,嘱出院后1月来院随访。

病例总结

病例进行分析与总结:1.患者为STEMI,造影提示LAD开口完全闭塞,急诊PCI采用精确定位于LAD开口植入支架1枚,择期IVUS评估提示支架略突出主干2mm左右,贴壁尚可,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氯吡格雷为替格瑞洛。2.术后氯吡格雷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显示为CYP2C19*2/*2,为慢代谢型,代谢产物酶活性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梗的风险。

个人用药经验及心得回顾:1.左主干、前降支开口病变属冠脉复杂病变,血栓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高,该部位PCI术后尤其是STEMI急诊PCI术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具有抑制P2Y12受体及腺苷摄取的双重作用,不仅抗血小板作用强,而且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速度、改善外周动脉功能、减少心肌梗死(MI)面积、抑制动脉内膜增生。年《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STEMI、复杂冠脉病变人群,若无禁忌证,抗血小板治疗首选替格瑞洛(负荷剂量mg,维持剂量90mgBID)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至少12个月;2.术后氯吡格雷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显示为CYP2C19*2/*2,为慢代谢型,代谢产物酶活性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该专家共识同时指出已知CYP2C19中间、慢代谢型的患者,或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残留高反应者,如无出血高危因素,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应优先选择替格瑞洛。

医师介绍

薛迎生,医学硕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年赴德国St.Vincentius-Klineken访问学习;年于浙江大医院进修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取得冠心病介入诊疗资格认证,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bb/77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