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创作歌曲时,编曲者总喜欢将受听力最强的部分作为复歌,进行反复吟唱,“重复叙事”同样也是童话故事惯用的叙事方式之一。几乎每则童话故事里,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大段大段、甚至逐字逐句的重复,其频率之高不禁让人怀疑,“重复”已然成为了童话作品的重要属性。
这些反复出现的内容看似乏味,然而当你细细品味之时,却不难发现其中暗藏诸多玄妙。而此次由浪花朵朵出品、由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收集整理的童话故事集《小动物与小人儿》一书,便收录了数篇以“重复叙事”手法描写的作品,伴随着那些可爱小动物和有趣人物的脚步,你将领略到一份源自“重复”的奇妙乐趣。
一般而言,童话故事里的重复叙事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物语言和行为的重复,其中《水晶公鸡》一篇最为典型。在水晶公鸡出发参加婚礼的路上,不断有其他动物同他展开“‘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呀?’‘我去参加小拇指的婚礼。’‘我也能去吗?’”这样的对话,并且每一次水晶公鸡都会重复回答说“要是信里有你的名字就能”,并不厌其烦地将信的内容念一遍,这些都展现了公鸡在语言和行为方面的重复。直至狼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过程。
不过,这种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模式却并未因此结束,而是随即出现在了以狼为主导的剧情中。每当他发出“我好饿……”的感叹,每当其他动物给予“可我没有东西给你吃”的回答,狼都会伴随着一句“那我就吃你!”将回应自己的动物整个吞下去,直至小鸟用计谋将其战胜为止。
另一种重复叙事则表现为情节结构的重复,譬如在《袋子里的小男孩》一篇中,不断重复爬上梨树的小男孩,因为巫婆的花言巧语而反复遭到绑架,可每一次到最后,又都机缘巧合地成功逃了出来,这便是典型的情节结构重复。
与之类似的还有《小母鹅》中小母鹅与狐狸之间的三轮斗智斗勇,皆采用了“狐狸假意邀约,小母鹅故意违约,二者在集市斗智斗勇,最终狐狸气急败坏”的故事结构。当然,以上两篇之中同样存在着人物语言和行为重复的内容,无论是巫婆每次诱骗小男孩时的说辞,还是狐狸气急败坏时威胁的话语以及小母鹅不卑不亢的反击,皆是如此。
或许在不少成年人看来,这样的叙事方式有种啰啰嗦嗦的感觉,但这却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审美习惯。
倘若宝爸宝妈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便不难发现孩子非常喜欢反复阅读或听重复的故事。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儿童智力还不成熟,他们尚不习惯一下子接受大量的新信息,因而不断回旋反复的故事结构,能大大降低他们在欣赏作品时的心理压力,并体会到一种“回想起来”的喜悦——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听熟悉的故事时,不仅会更加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甚至还会发现大人阅读出错的原因。
而为了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创作者仍然会在反复的基础上,给予故事一定的变化。譬如《小母鹅》中小母鹅与狐狸的前两次抗衡都是通过躲避的方式避免了正面冲突,但是具体躲避的方法却不同;又如《袋子里的小男孩》中的小男孩虽然反复被女巫抓住,但是他成功逃走的手法却无一重复。
这些根植于重复之上的变化或许在成人看来“分量不足”,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能带来他们恰如其分的新奇感,同时这样的比重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一步步把握故事的进程,从而将自我摄入童话之中,体验文字所展现的奇妙经历。
不过要说起奇妙经历,就不得不提书中的另一篇童话《小豆子》。好心的锡匠妻子因为帮助了仙女变成的穷苦的妇人,而得到了一个由鹰嘴豆变成的孩子,实现了她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孩子的心愿;而小豆子的冒险经历,则从他被父亲锡匠“借出去帮忙”的那一刻拉开了帷幕。
从帮农民看牛,到帮盗贼偷马,从帮助牧羊人驱赶狼,到设计让小偷自相残杀,出生后没有受到父母任何教育的小豆子,无疑经历了一个服从坏人命令干坏事,到遵从自我意识做好事的过程。或许故事中的某些剧情确实存在荒谬之处,譬如盗贼为了找到马肚子里的小豆子,不惜杀死了所有的马;但是故事整体仍体现出了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即多做善事,并学会与恶势力作斗争。
另外,重复叙事的故事结构还能给予读者一种宛若诗歌重章叠唱般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体现出了文本的“诗学功能”。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童话都会选择以重复三次为标准——要么是前两次不成功,最后一次成功,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很难,譬如试图彻底打败狐狸的小母鹅;要么就是遇难三次,三次给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譬如被女巫抓走的小男孩和遇见了三波“坏人”的小豆子。
而过多的重复则会令故事丧失“诗的感觉”,正如以金斧子银斧子为蓝本的《两个驼背》中小老太婆们围着树吟唱的那首诗,“还有星期一!”这一句的增加恰好与之前的内容形成了三个日期的结构,而那句“还有星期二”则令所有的感觉荡然无存。
由此可见,童话中的重复叙事看似简单,却仍需要创作者精心设计,倘若只是简单且拙劣的模仿,则最终只会遭到人们的舍弃。而《小动物与小人儿》一书中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恰恰说明这些故事在重复叙事方面做得恰到好处。
最后说一说本书的插图特色。此次为本书创作插图的是意大利插画画家茱莉娅·奥雷基亚,绘者选择以拼贴画的形式打造书中的画面,给人带来一种别具一格的感受和体验。
画面的背景选择了单一颜色小块纸片拼接的形式,绘者不仅有意将拼接缝隙展现了出来,同时还在上面增加了许多阴影,使之更具层次感。而作为前景的花草树木以及小动物,其色泽则更加丰富,绘者要么采用的是多种颜色拼接的纸片进行裁剪,要么就是利用反差色给予原本单一的颜色以更多的纹理,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饱满而丰富。
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人物的衣着,无论是《袋子里的小男孩》中巫婆的花格子叠色大衣,还是《小豆子》中仙女和母亲身上花纹满满的长裙,乃至《两个驼背》中小老太婆们身上的长袍,皆具有花样繁杂、色彩鲜艳的特点,其中不少图样颇具民族风情,给予了读者以文字以外的美的享受。
¥5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故事:巨人·妙计·龙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