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0.9% 钠溶液2ml+喘可治注射液1ml,对照组采用喘可治注射液1ml肌肉注射给药,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双肺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喘可治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均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但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的疗效优于肌肉注射,而且安全。
毛细支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病率更高,由呼吸道合胞病*(RSV)感染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憋喘,肺部可闻及严重哮鸣音、湿啰音等肺炎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抗病*、吸氧、镇静、改善肺部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均在入院2h内开始治疗。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0.9% 钠溶液2ml+喘可治注射液1ml;对照组肌肉注射喘可治注射液1ml。均为2次/d,疗程5~10d。结果0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过过敏性皮疹,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后很快消失;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毛细支气管炎是由于呼吸道急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好发于每年的冬春季节,可由多种病*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可通过飞沫或被污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目前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仍采用抗病*、抗炎、平喘、镇静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本研究以喘可治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疗效明显,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喘可治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均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但与肌肉注射相比较,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著减少住院天数,缩短喘息、咳嗽缓解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且在治疗中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内容摘自CJCM中医临床研究年第8卷第25期
作者:吴文光、高雅、刘霞(河南省医院,河南郑州)
万正药业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