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崇
佳
教育格言:
眼里有光,温暖而行。
二级教师,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城第一小学教师,朱慧静名师工作室成员,区优秀指导师。
多篇教学设计获温州市“新常规·新设计”一、二等奖,曾获区优质课二等奖,区音乐教师基本功二等奖等荣誉。
《长鼻子》单元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四课
本单元为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长鼻子”。选编两首国外作品:器乐曲《小象》和低音大提琴与钢琴曲《大象》为聆听作品,从视觉到听觉作对比聆听,感受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两首演唱歌曲:傣家风格的《可爱的小象》和另一作品《两只小象》,更是表达了对小象的喜爱之情。知识与技能则编排了“音乐的快和慢”。
这四首作品风格迥异,有爵士乐作品、有管弦乐作品,更有用五声调式写成的充满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但不变得是这四首作品将生动形象的长鼻子大象、小象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充分体现了它们的习性和行为,贴近低段学生的生活经历,给小朋友留以深刻的印象。
基于四首小象作品,抓住主要人文路线:一路跟随小象的成长足迹,设置连续的情景场合,结合小象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轻松刻画音乐形象,解决节奏节拍难点。一单元《手拉手》讲述自然界动物之间的友爱,与本单元《大象》主角同属于相契合,引进大小象角色自然衔接。
《小象》
《小象》是美国作曲家亨利·曼仙尼为乐队所作,乐曲英文名为《BabyElephantWalk》,常将其译为《小象漫步》或《小象舞曲》。乐曲充满爵士风格的乐曲,丰富的配器搭配爵士乐自由摇摆的节奏,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蹒跚行进、玩耍嬉戏的情景。乐曲为三段体结构,在鲜明的小象音乐主题中,不时穿插着小象的叫声,突出了小象的活泼可爱。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相比较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状态,认知领域已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总体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比较适合采用歌曲与体态律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的特点,专注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引导、模仿的形式,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体验中创造。
1.聆听《小象》,体验乐曲自由摇摆的风格,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画旋律线、歌唱、律动等方式,熟记音乐主题旋律,感受轻巧的音乐形象并获得愉快的审美感受。
3.了解乐曲曲式结构,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能准确地听辨音乐,用不同的方式表演乐曲。
重点:
在律动、聆听、哼唱等活动中,感受并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其表现的轻松、欢快的情绪。
难点:
能用歌声加上身体打击为歌曲准确伴奏。
钢琴、多媒体课件、小象头套
一、小象乍到——角色感知入情入境
小象乍到
(一)活动目标
1.边听《小象》音乐边律动,提前感知主题音乐,构建音乐形象。
2.主动参与感受音乐,找出音乐中“新朋友”。
(二)活动步骤
1.踏步律动——感受气氛
(1)播放全曲《小象》
学生搭起两列小火车,随教师左右扭动身体,左右脚踏步,随恒拍走进教室,音乐最后学生坐在座位上。
(2)捕捉音色——小象扬鼻
当听到小象叫声时,原地不动,扬起自己的长鼻子来学一学。
(3)说一说音乐的速度与情绪
速度:较快
情绪:轻松、愉快
2.情境创设——森林喜事
师:不久前奇幻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喜事,有好几只可爱小象宝宝诞生了,可真是太有趣了。但随着小象一天一天长大,却还没取好名字呢。你来说说看,为小象取什么名字好呢?
3.乐句演唱——小象取名
师:你能模仿小象的语气来告诉大家你给小象起的名字吗?
?在(XX)处填入名字
(三)活动评价
在此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律动,认真模仿小象走路。准确模唱反复出现多次的主题乐句,加入歌词演唱。在实际课堂中,可能出现节奏、音准等多方面问题,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及调整巩固。
(四)设计理念
本环节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表现音乐形象,将音乐形象可视化,符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通过为小象取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学生与音乐形象的距离,增加亲密感。在动与唱之中,熟悉音乐旋律,感受自由摇摆的音乐风格。
二、小象集训——歌唱主题分段听辨
小象集训
(一)活动目标
1.聆听A部分音乐,用画旋律线、演唱、律动等方式记忆、表现。
2.聆听B部分音乐,明确其音乐与第一部分不同,能用不同的律动形式来展现。
2.了解乐曲曲式结构。
(二)活动步骤
1.聆听A乐段——唱响歌声
(1)故事引导
师:小象们在森林伙伴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迫不及待想要开始学习走路。于是小象们一起去参加了“学步训练营”,诶!你们瞧,这里还留下了小象们的足迹呢,我们快跟上一起去看看吧。
(2)用手掌随音乐画旋律线
师生探讨:小象学习地怎么样了?
(3)唱、念完成音乐主题A的记忆
师:虽然小象们步伐歪歪扭扭,但是小象们可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不停地练习,嘴里还哼唱起了快乐的歌。
?为降低难度只在PPT上出示歌词和念词,不出示具体音乐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