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是一门艺术,科学要求

医学医学是一门艺术《西氏内科学》序言里,有句名言:“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是一门艺术。”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要求严谨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求证,像法官断案一样,要求环环相扣的证据,形成完美而无懈可击的链条,这才是科学。那临床医学呢?临床医学是一门医生应用自身的知识,同患者交流沟通交流,解决病痛的艺术,其中糅合了医生自身知识修养、处世态度、和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认知,以及医生的思维模式等等。首先,对于疾病的诊断,不可能是纯粹的科学。当医生面对一个患者,患者的主诉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围绕着主诉寻找引起主诉的疾病;这个过程是基于经验积累、证据收集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得出的,得出的诊断是初步诊断,又称为印象诊断或者临床诊断,并不一定是患者主诉的根本病因。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热李某,女,25岁,主因高热1日就诊,体温最高达39.8℃,自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伴咽痛,咳嗽,咯痰量少,舌淡苔薄白,脉数,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可,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未见明显异常,CRP轻度升高,印象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首诊是印象诊断这是首诊的过程,“高热1日”是患者的主诉,根据症状和体征,印象诊断是“上呼吸道感染”,这是临床诊断的过程;而非科学诊断的过程,因为引起“高热”的疾病,何止千万种,单纯以一个“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印象诊断,是不科学的态度!的确如此,如此草率的诊断,可能导致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那么在科学态度的指导下,我应该如何处理呢?为了科学的弄明白患者到底是哪种疾病,我只能将患者收住院,然后将可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化验检查,通通做一遍,就如同病人讽刺住院医生一样:“一进病房,就要把脚气也给排除一下……”。这种科学态度的危害是极大的。首先,对于患者而言,往往放大了疾病的危险,也加大了患者精神、财力方面的消耗;对于真个社会而言,所有的人都成了病人或者潜在的病人,都需要应用化验、检查等手段进行排查;这种态度下,只能让整个医保体系和整个社会,难以承受之重!而作为印象诊断的首诊,则是依据仅有的证据和流行病学特点得出的结论,其中有知识的学习,更包括经验的积累,基于个人以及团队的经验。首诊如果能够对80%以上的人做出正确的诊断,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诊断水准,而那20%被误诊的病人毕竟是少数,不是首要考虑的。换句话说,当一个症状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最常见的、最多发的病症,而不是罕见病、疑难病、特殊病。然而,这好像不符合科学的态度。诊断二诊病重收入住院对于本患者而言,后来发现印象诊断是错误的,因为接下来的病情发展,完全不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节奏。给予初步治疗后,第二日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量大,色暗红,日约6次,每次量约10-20ml,BP/80mmHg,听诊双肺未问及干湿啰音,急查胸部CT见斑片影考虑肺部炎症,余未见明显异常。将患者收入住院,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入院诊断考虑:肺炎、肺出血原因待查,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对于本患者而言,肺出血已经对生命构成威胁,将患者收入住院,进一步治疗,此次诊断就成了入院诊断,仍然将诊断定位在:危重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范畴。可是给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未见好转,持续发展。数日后,患者咳血症状稍缓解,出现尿血症状,急查血细胞分析提示血红蛋白正常,尿常规潜血阳性,相差镜检提示来源于肾,肾功能提示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病因不明。三诊疑难病例讨论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未见改善,持续进展,此时对于可能出现的疾病,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已经不能够服务于临床,而应该迅速将目光考虑到罕见病、疑难病方面。因此,对于本患者的病情,组织专家会诊,参与会诊的科室包括:呼吸科、肿瘤科、风湿免疫科、肾病科、病理科、影像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甚至外科等数十个科室共同讨论疾病的诊断。免疫系统呼吸科医师认为需要进一步明确肺穿刺活检、风湿免疫科认为需要查免疫相关疾病的可能,建议完善免疫全项,肾病科建议肾脏穿刺活检以明确肾衰病因等等。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给予有创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肺穿刺活检提示:正常肺组织,少量炎细胞浸润,符合炎症表现;肾穿刺活检提示:肾小球肾炎,可见小球坏死,系膜增厚,未见新月体形成,符合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表现;免疫全项提示:括抗核抗体(ANA)阳虚(1:),抗双链(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基底膜(GBM)抗体和抗磷脂抗体阳性。检查回报后再次讨论病情,考虑免疫疾病可能性大,Goodpasture综合征首先考虑,医院继续治疗。随访病情相对稳定患者就医院,最终确诊为:Goodpasture综合征,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肺出血尿血症状控制,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持续治疗中。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临床科学要求严谨。而本患者的治疗过程可以体现出,初诊的诊断不严谨,仅仅是依据经验判断和流行病学特点,就作出诊断,而进行无效的治疗,对于本患者来说,仿佛是不公平的,她应该一开始就住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完善的化验,才能在最早的时间内,作出最接近真理的诊断!临床依据经验。临床中的很多问题,是在仅有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医师经验的判断,然后是对于经验判断进行验证的过程,如果辅助检查支持经验判断,那么初步诊断就成立了。科学要求排除任何疾病的可能,而临床切中最大可能的疾病。两者从思维模式上是不同的,科学要求尽可能的接近真理,而经验判断是基于最大的可能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临床和科学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gs/132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