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病例讨论
呼吸困难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之一,是指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强弱、深浅度改变,吸气与呼气比例失调,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点头、张口呼吸以及由呼吸肌动作引起的三凹征、鼻翼扇动等。呼吸困难是新生儿的危重症,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低氧血症、代谢性和(或)呼吸性酸中毒。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有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最常见。本患儿为生后6天左右出现呼吸困难,肺透明膜病(HMD)、湿肺、肺出血、气漏(纵膈气肿、气胸、间质性肺气肿)等疾病以生后即起病为特点,可除外;患儿无发热,血象及CRP基本正常,肺部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感染性肺炎目前依据不足;患儿平素有吃奶呛咳病史,生后6天出现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需警惕,但患儿肺部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胸片未提示吸入性肺炎征象,目前依据不足;患儿为足月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可能性不大。先天性肺部疾病:先天性肺囊肿、先天性肺发育不全、膈疝、膈膨升、乳糜胸、肺气肿等。患儿新生儿期即出现气促及呼吸费力,查体提示呼吸稍促,三凹征(+),胸廓饱满,左肺呼吸音低,可闻及肠鸣音,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结合胸片结果(纵膈右移,左侧胸腔可见肠管),诊断先天性膈疝成立。患儿术后复查胸片左肺复张完全,并发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可除外。至于先天性肺囊肿、膈膨升、乳糜胸、肺气肿等结合胸片结果目前依据不足。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mia,CDH)是指因一侧或两侧膈肌发育缺陷,腹部脏器进入胸腔,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小儿外科危重病症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由于横膈发育缺损,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从而影响支气管、肺发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青紫,反复呕吐,有的伴有肺炎症状。疝内容物大部分为小肠、结肠、胃、脾脏和肝左叶。当肠管进入胸腔以后,随吞入气体的增加,其不断膨胀,压迫患侧肺脏,使得胸腔内脏器移位。随着腹腔脏器的进入,患侧胸阔饱满,叩诊成鼓音,听诊可能听到肠鸣音,而腹部因脏器的移位而呈现“舟状腹”。
对先天性膈疝的治疗手段仍以外科手术使疝入胸腔的腹内脏器复位,并修补膈肌缺损为主。过去对先天性膈疝一般采取急诊手术处理,目前认为,急诊手术不能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存活率,主要原因是肺发育不良的存在。目前认为,在呼吸循环功能改善之前急诊手术,可能进一步降低患儿发育不良的肺顺应性,加重肺功能损害。而适当延后手术时机,积极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特别强调术前控制肺高压,避免其对发育不良呼吸系统造成气压损伤,待其稳定后再择(限)期手术,术后更好管理,可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存活率。对病情稳定、无严重肺发育不良及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膈疝婴幼儿,可行胸腔镜膈疝修补术,对于膈肌缺损不大,术前考虑还纳腹腔内脏无明显困难者,也可采取腹腔镜手术。
温州医医院李昌崇戴欢
编辑徐保平郭琰
李昌崇戴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