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检验科杨新宏
患者男性,29岁,主因周身骨痛1天入院。
一、病例特点:
1.患者青年男性。
2.病例特点:患者以周身骨痛为主要表现,偶有刷牙时牙龈出血,血可自行停止。
3.查体:T:36.8℃,P:78次/分,R:18次/分,BP:/92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及粘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率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干湿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4.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5×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63×10^9/L。疑难血涂片:中幼粒细胞占36%,晚幼粒细胞占3%。生化:TP82.80g/L,TG3.46mmol/L,LDH.0U/L,GLU6.60mmol/L。腹部超声: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肺部CT:肺内陈旧索条;脾大。
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白血病:患者以全身骨痛为主要特点,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减少,手工分类中、晚幼粒细胞易见,待完善骨穿及其它检查明确诊断。
三、鉴别诊断及依据
1.类白血病反应:严重的感染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明显增多,一般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待骨穿结果回报后进一步除外诊断。
2.骨髓增殖性肿瘤:此病可表现为血常规白血病增高、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存在肝脾中等,需考虑此诊断,待完善骨髓象、染色体可助诊。
3.慢性髓性白血病:源于造血肝细胞克隆性异常,具有特异性的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临床多以低热、乏力、多汗为主要表现,脾大,血象白细胞数增高,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该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需考虑此诊断,待完善骨髓象,融合基因后助诊。
4.急性白血病:该病为造血系统单克隆性恶性疾病,以感染、出血、贫血为主要表现。该患者疑难血涂片示中幼粒细胞占36%,晚幼粒细胞占3%,不除外本病,待骨髓象回报助诊。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
增生极度活跃,G=92.5%,E=3.5%,G/E=26.4:1。粒系增生,以中、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易见。红系增生受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形态正常。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9个,均为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血小板单个分布。血片:白细胞数增多,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中、晚幼粒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形态正常。血小板单个分布。意见:考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期?
附图
五、染色体检查
46,XY,del(2)(p10),-8,t(9,22)(q34;q11),+mark[2]/46,XY,del(2)(p10),-8,+mar[4]。
六、流式免疫分型
成熟淋巴细胞群1.5%,髓系原始细胞群0.66%,幼稚及成熟粒细胞群91.75%,成熟单核细胞群1.14%,幼稚红细胞群0.88%,嗜酸细胞3.05%,嗜碱细胞群1.17%,结果解释:各系比例如上,髓系原始细胞比例不高,CD38、CD表达减弱,表型异常;粒系比例明显增高,各阶段均可见,部分细胞表达CD56;可见嗜酸、嗜碱性细胞;红系、淋巴细胞未见异常表型;单核细胞弱表达CD56;请结合BCR/ABL融合基因或FISH和染色体核型检查除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骨髓增殖性肿瘤。
七、白细胞43种融合基因筛查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其它融合基因阴性或低于检测灵敏度。融合基因-BCR/ABLp(定量)目的基因/内参基因67.12%,国际标准值60.41%。融合基因-BCR/ABLp(定量)目的基因/内参基因0.07%,
依据患者以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细胞遗传学提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骨髓原始细胞20%,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 慢性期。
注:
CML-CP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ph染色体和(或)BCR/ABL1阳性
2.不符合加速期或急变期
* 诊断需要二项条件都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