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预防便秘润泽肌肤,果农掌握种植要点

榛子,榛树的果实,形似栗子,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类食品之一,有“坚果之王”的称呼,与扁桃、核桃、腰果并称为“四大坚果”。榛子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对体弱、病后虚羸、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榛子有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的功效。榛子具有开胃、助消化、防治便秘的功效。榛子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播种地深翻,深度为20~30cm,以便疏松熟化土壤,消灭土壤中的虫卵及提高其保水能力。一般亩施粪肥-kg。然后作垄,垄宽60cm,将垄面镇压。在播种开始前,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危害,用5%的氯丹粉或“”倍液撒入沟内(一般亩施药3~4kg),然后盖一层土,之后再进行播种。如果土壤墒情不好,要在播种前3-5天浇一次水。

种子的催芽

在播种季节到来前应该做好种子的催芽。催芽过程是:首先去掉沙藏沟上的覆土或草帘,露出干净的沙子,为了使上下的温度和湿度均匀,每日要将混有种子的湿沙翻动一次,同时要根据沙子的干湿程度喷适量的水。随着温度的回升,种子也开始逐渐发芽。当发芽的种子占到1/4~1/3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在沙藏的种子尚未发芽的时候,为了使其快速的发芽,把混有湿沙的种子装入木箱或花盆中,然后将其移人温暖房间或温室内催芽。一般室温要保持在20~25℃左右,每天翻动种子1~2次,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直至种子发芽率达2O~30%时,即可播种。种子的胚根从种皮裂口处刚刚伸出时是播种最适宜的时机。如果胚根伸长2cm以上时播种,其根尖易碰断而且种子顶土能力差,不利出苗和苗期生长如果播种期临近。所以要经常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以免错过最佳播种时间。

播种管理

播种在4月中下旬进行。垄作行距为60cm,株距为6~8cm。播种时,先在已压平的垄面上开沟,沟深5-6cm。将过筛后的沙藏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底,然后覆土2-3cm。因地制宜,墒情稍差的地块,需要覆土厚一点,大概4~5cm。播种的密度由种子的发芽率及播种要求的株行距来决定。比如种子的发芽率能达到五成,那么撒种子的时候间隔3~4cm。为了提高出苗率,播撒的密度也可以密些。撒种后要覆土并镇压。对于比较干旱的土壤要在撒种后进行浇水,以此来提高出苗率。

修剪灌水

榛树定植后,如果栽植前未认真修剪,栽后要逐株修剪。按采用的树形要求,剪多余的枝条,以减少蒸发提高成活率。发芽后按整形要求定于,除掉基部的萌发枝条。如果土壤过于干燥,萌芽不好,要进行第二次灌水。

肥水管理

5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用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环形或条状沟施,施肥后及时灌水。秋季提早进行秋施肥,北兴农场一般在9月中下旬进行。生长季节还可进行根外追肥,6~7月份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为主,8月份要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新梢木质化和果实成熟。榛子忌水湿,较长时间积水将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树体死亡,因此榛园要及时排除积水。干旱季节,有条件的榛园可采用喷灌、滴灌等设施进行灌溉2~3次。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枯萎病等,前者在栽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温较高、土壤黏重、积水时易发生,7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可采用50%多菌灵~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每10~15d一次,连喷2次。枯萎病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倍液喷雾或灌根处理。

榛树主要虫害有榛实象甲、折带黄毒蛾、金龟子等,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倍液适期喷雾防治;采用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捉;应用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等,或者利用昆虫天敌进行生防防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xe/61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