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小七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白茶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银叶白汤”便是其最大特点。白茶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因满披白色银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一句“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在茶客间广为流传,可见福鼎白茶的江湖地位。
福建福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高山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反射、散射光多,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受人工干预度低。这里出的白茶,不炒不揉,只经日晒萎凋,芽叶吸饱阳光的热烈,落入水中便回归本真。
福鼎白茶·高级白牡丹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百年制茶世家
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在福鼎白琳镇,有一座比山西乔家大院还大的翠郊古民居,该老宅由吴氏家族始建于清乾隆十年(年)。它由根木柱支撑而起,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天井24个,大厅6个,房间间。宅中花窗之多,即便雇人专门来开关窗户,也要花费一天的时间。
建造这座大宅院前后共历经13年,耗费白银64万两。有人曾以粮食价格为标准考证出乾隆年间一两银子约为现在的元人民币,而64万两白银(相当于如今的1.6亿人民币)是何等的一笔巨款,可想而知。
福鼎白茶历史悠久,众多家族从事白茶生意,在这里曾诞生过几家盛极一时的茶行,福鼎吴氏家族的“双春隆”茶行就是其中之一,吴家的老宅正是其辉煌无比历史的见证。
当时提起“双春隆”,在福鼎几乎无人不知,所售出的带有“双春隆”标签的茶罐之多,一度可以占到整个白琳镇的百分之七十。
年,吴家开始出口茶叶,是福鼎最早做茶叶出口的那批人之一。吴家的茶叶质量好、销路广,并通过上海、香港出口至欧美国家,吴家由此富甲一方。
制茶大师吴健,是福鼎制茶世家吴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自小看着父辈做茶,在茶香的浸染中长大,如今凭借精巧技艺成为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几十年来,吴健亲历了白茶出口外销的发展与变化,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始终在变化发展中稳定着茶叶的品质,延续着吴家先辈们倾注在白茶上的心血与希冀。
三代传承人心血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好茶
白茶是一种轻发酵茶,制作工艺在六大茶类中最为简单,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
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对茶人的要求极高,非常耗费心力。气温、风力、风向、失水等“天时地利”的自然因素都需要细细把控,一招失则全盘皆失。一个制茶师若是没有多年的磨砺和对茶的深刻见解便做不出好的白茶。
而萎凋工艺对白茶茶叶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
日光萎凋,需要随时看天气的变化。将鲜叶采摘后,一片一片均匀地薄摊在竹匾上,放置日光下进行自然萎凋,时长一般为2-3天。
日光萎凋听起来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其对鲜叶来源、阳光强弱和晾晒时间都非常严格:茶叶必须是在天晴下采摘,芽叶的白毫要保留完整,摊放不可重叠,以避免变黑变红,同时阳光要充足,不可翻动。
室内萎凋则对室内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四面通风,窗户等设施齐备,无日光直射,场所卫生洁净,以及配备观察温湿度变化的干湿温度计。一般室内萎凋总历时52-60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当茶叶达到标准的发酵程度和含水率后,制茶师再以低温将茶叶进行干燥。
白茶的制作虽说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但吴健全程都贯彻着尊重与敬畏大自然的宗旨,每一步都倾注了对茶的理解和感悟,每一步都在依靠时光这股强大而柔软的力量。懂得每一片叶,珍惜每一杯茶,从始至终坚持手工和传统,三者俱全才能在自然的平衡中做到茶与人的美妙对话。
由大师吴健匠心制作的年白茶饼·风吟,原料采摘自福建福鼎海拔米的生态茶园,以一芽二叶高级白牡丹为原料。年采摘后,以出口标准来制作,严格把控农药残留。
注:白牡丹是采自茶树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年毛茶制作完成后,原厂储存至今,再以独创低温压饼工艺,压制成饼。该款白茶,更多地保留了茶叶活性,不仅有着清甜柔美的标准口感,更给后期转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更大空间。
经过两年优异转化,此茶滋味属上乘。清香、蜜香、糯香,以及舒适的谷物香气,喝起来满口芬芳,口感劲道、柔和、甘甜,还有明显的清凉感舒润喉底,实乃一款高性价比的白茶佳作。
除了常规热水冲泡的品饮方式,在这个暑气未退的夏季,以此款白茶作为原材,搭配冰块及水果,运用冷泡及调饮方式制成的冷泡白茶和蓝莓薄荷白茶,清凉可口、清热降火,做起来也非常简单。
冷泡白茶,甘甜、清香
点击视频▼即可查看
蓝莓薄荷白茶,清凉可口、清热降火
点击视频▼即可查看
茶语·福鼎白茶
百年制茶世家吴氏第三代传承人作品
一芽二叶高级白牡丹
出口标准制作
点击下方▼即刻购买
美小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