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常说一句话:“一个班主任不在于他当了多少年班主任,而在于用心当了多少年班主任。”她把班级比作一棵大树,每个学生就是树上的一片叶子。班级之树把所有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每片叶子又可以在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让这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茁壮葱翠,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班级增光添彩,把自己的个人行为与班级紧紧联系到一起,努力做好自己,强大班集体。
一、知生善用,着力打造一支精明强干的班级管理团队。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团队对一个班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她便通过课堂观察、与其他科任教师沟通与班级民主评议相结合着力组建了班级管理团队:班长非常独立、有主见,观察力、协调力、团结力都非常强;学习委员服从力特别强,老师安排的任务从不打折扣,学习能力极强;班级协调员个性洒脱,语言沟通能力强,协助班长处理起同学矛盾来有模有样;卫生委员,班级环境创设员也是责任心强,做起事来干净利落。
二、树立班级品牌意识。
她一直用“你们每一个都是我眼中那颗最耀眼的星”来鼓舞催化每一个孩子。她追求的是一个班必须阳光、积极、有正能量,让科任老师喜欢走进去。她经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跟孩子沟通:“你们是我班的品牌,你们不管在教室还是在校园的言行举止都代表的是我班的形象,代表级部的形象,我们可是很注重修养的人,你们做的不好,就相当于打我们老师的脸,你们忍心老师可爱的笑脸被你们伤的累累伤痕吗?被领导批评吗?你们每个都是我眼中耀眼的星,你们一定能把自己发挥到最佳状态,闪亮我的!你们会成为我的骄傲!”孩子们内心是有辨识的!在这样语言的带动下,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她眼中的精品。
三、俯下身来,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张老师在刚开始干班级管理工作时,感觉学生是受支配的个体,而她是发号施令之人,于是,班会,乃至日常对工作她都会安排细化任务,什么教室卫生不留死角,书橱没有灰尘,什么厕所卫生到位……,可等她下次再看时,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问班长卫生干了吗?班长给我的总是一脸的不容置疑!于是她再回头思之,问题出在自己这个施令之人,只是布置任务,却没有洞察小学生思维跟理解力必定有限,而且在家估计也没几个父母会意识到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没有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行为去激化他们的思维,就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于是她带领同学们观摩如何刷去大便池污垢,如何用干湿手巾拭去室内外踢脚线脏渍,教室讲桌物品怎样摆放更整洁……,两到三周的观摩与历练,班里的孩子便做的得心应手了!
四、用爱心、耐心、恒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张老师认为:任何一个学困生,他们都有成功的愿望,作为一名老师要潜心发觉他们的潜能,运用恰当教育智慧,把师爱转化成激励学生迈向成功的切实行动。
她班上有个学生马锦程,课堂经常走神,常跟文具交朋友,字迹潦草,作业纯粹应付,课下打闹跑跳,谩骂女生,是她班后进生的典型代表,于是如何转化这个孩子成了她班主任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性。
为了更好的转化该生,张老师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曹珂跟他同桌,帮他树立身边的榜样,从点滴小事上带动他,一段时间观察,马锦程同学的桌面学习用品的摆放整洁了,而且专注力也提高了许多。
(二)思不足,讲做法。
每周班会,张老师都会拿出一小段时间让上周表现好的同学上台讲讲自己的典型小事迹,也让表现不好的同学去亮亮像,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做出本周的承诺,连续三周马锦程同学都在量化考评表上被红标,他被列为登台首选,刚开始他拒不认识自己的问题,张老师便让班级孩子无记名写一下他们眼中的马锦城的优缺点,在大部分是缺点的“证据”之下,他红了脸,怯懦的说出了自己的不足,并保证下次改。
(三)寻找闪光点,增强学习动力
在班长的带动下,及在班会的反思过程中,张老师看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英文字体越来越好了,单词也能记住几个,于是抓紧表扬,摸摸他的头“看,谁说马锦城做不好?这不是一个好孩子嘛,继续努力,你肯定做的还好”!在张老师一次次细致的语言激励下,马锦程同学上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