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析评丨16岁男孩反复静脉血栓,重度肺

导语

一个16岁的男孩,4年前左小腿莫名出现肿胀,但没有肌肉关节痛、皮疹等异常。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男孩在3年前因复查肝功能发现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自行停用华法林后再次出现左下肢肿胀。随后,男孩又出现了活动后(例如上五层楼)胸闷、气短明显等问题。

主因“左下肢肿胀4年,活动后气短1年”入院。

现病史

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患肢无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及活动障碍,查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示左侧股总、股浅、腘静脉血栓形成(陈旧性),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磷脂综合征”,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规律监测INR控制2.0-3.0之间;3年前因复查肝功能显示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自行停用华法林后再次出现左下肢肿胀,随后出现活动后(上五层楼)胸闷、气短明显,日常生活未受明显影响,未行诊治;1年前自觉活动耐量较前明显下降,上四层楼即感气短明显,无发热,无胸痛、晕厥,无咯血,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再次就诊,查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三尖瓣反流(轻-中度),肺动脉高压(PASP97mmHg),给予利尿、抗凝、降肺动脉高压等治疗,症状较前好转,仍有活动后气短,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发病以来精神、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78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皮下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9.15×/L,RBC5.5×/L,HGBg/L,PLT×/L。

ESR:1mm/h

肝肾功:Cr63μmol/L,UAμmol/L,AST19IU/L,ALT31IU/L,TBIL13.15μmol/L,DBIL3.63μmol/L。

心梗三项+NT-proBNP:NT-proBNPpg/ml,CK-MB和cTnI(-)。

动脉血气(未吸氧):PH7.42、PCO.7mmHg、PO.7mmHg、SO.5%。

凝血功能:PT27.3秒、INR2.55、APTT48.3秒、蛋白C活性39%、AT-III%、D-二聚体0.22mg/L。

ANCA、抗核抗体谱、抗心磷脂抗体均(-),狼疮抗凝物1.61↑,甲状腺功能(-)。

术前常规、肿瘤标志物、尿常规、粪便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1.电轴右偏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右房肥大4.Ⅱ、Ⅲ、aVF,V2-4ST-T改变。

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

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超声: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反流(少量)、右室收缩功能稍减低、室间隔稍厚。

肺通气灌注显像:双肺多发血流灌注减低,考虑肺栓塞表现。

CTPA:多发肺动脉栓塞,右侧为著;右侧胸腔、心包少量积液。

我们的问题诊治思路分析

1

关于病人诊断

患者青少年男性,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查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因抗凝治疗中断后出现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没有血管炎和肿瘤证据。基于病史和影像学特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明确。

2

治疗效果

综合分析病史,患者停华法林后再次出现下肢水肿,活动耐量下降,超声心动示肺动脉高压。关键问题是患者存在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既是血栓发生的原因,也是血栓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3

下一步治疗方案

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术:肺动脉压95/40(58)mmHg,PAWP10mmHg,肺血管阻力dyn/(s﹒cm5),肺动脉造影示双肺动脉多发充盈缺损,右肺上叶前段、下叶动脉闭塞。

利伐沙班抗凝和羟氯喹治疗可以预防新鲜血栓形成,对于已经机化的陈旧性血栓,药物治疗很难取得效果,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如果不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差。

经过CTEPH专业小组术前反复讨论,有手术适应征,-1-11于全麻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术后肺动脉平均压降至23mmHg,肺动脉阻力降至dyn/(s﹒cm5),右心室较前明显缩小,右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再灌注肺水肿,术后24小时拔除气管插管,第3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讨论与思考01

青少年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需要临床医生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xz/5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