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空洞,定期复查是关键,莫让常规蒙蔽了

肺部空洞,是常见的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最常见的疾病是结核、囊肿和肺大泡;而空洞型肺癌,属于肺癌中少见的类型,发病率较低,早期的确诊存在一定的困难,常常有误诊的情况。因为空洞型肺癌,缺少了实质性肿物的存在,也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从而在判断良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如体检发现肺内结节怎么办?肿瘤科医师教你如何初步判断良恶中所说,很难准确把握,因此之诊断的难点。空洞型肺癌是以肺部空洞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癌类型,肺癌最常见影像学表现是肺部孤立性圆或椭圆形块影,孤立性肺空洞作为少见的肺癌特殊表现类型也在不断增多,薄壁或厚壁空洞均可出现。一般认为壁厚度4mm或者周围有浸润或肿物的含气腔称为空洞,而壁厚度4mm的含气腔病变为肺囊性病变,普遍认为肺孤立性囊性病变是良性病变。年,英国的Anderson和Pierce首先报道了表现为囊性病变的肺癌,此后也有该类肺癌的相关文献报道,但大多数为个案报道,且多数为亚洲国家,厚壁空洞性肺癌相对常见,约占空洞性肺癌70%,且预后较差,主要原因是两种类型的肺癌形成机制不同,厚壁空洞性肺癌血管浸润更常见,而大多数薄壁空洞性肺癌由阀门效应引起。由于其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且发病隐匿,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是临床中一大挑战。我们在临床中,见到空洞型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是先出现肺癌占位,或者因为治疗后肿瘤坏死,或者因为肿瘤自发坏死,出现咳嗽反射,大量排出坏死物质,在肺内形成空洞。极少数患者是先发现肺部空洞,再出现肺实性肿物的;空洞型肺癌最终被确诊的,多数患者进展缓慢,短期内迅速发展的较为少见。而本文所涉及的患者却恰恰相反,空洞发现2月后,再次复查发现空洞消失,形成实性肿物,实属少见。李某,女,76岁,主因咳嗽咯痰3月就诊,症见:咳嗽、咯痰、量多,伴有长期低热,37.6℃左右,夜间盗汗,饮食减少,体重下降,舌红少苔,脉弦细,既往有长期咳嗽、咯腥臭痰、低热病史;配偶曾患结核,本人结核病史不能确定,既往未系统检查,查体:左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化验检查回报:结核抗体阴性,T-spot阳性,肿瘤标志物阴性,痰检瘤细胞(3次)阴性,以下是最初胸部CT影像结果:空洞型肺癌空洞型肺癌空洞型肺癌以上三张图片的影像学特点如下:空洞较大,长径>5cm。对于如此大的空洞,患者之前的临床表现:低热,咳嗽,盗汗,结合既往接触史及病史首先考虑肺结核引起的空洞。有肺癌的某些征象。首先为胸膜牵拉征,可以从CT片中明显看到,最后一张图片中,胸膜牵拉,形成一个横躺着的人字;有毛刺征,本三张CT片有典型的毛刺征象;但本患者的肿瘤标志物阴性,痰中未找到瘤细胞,因此肺癌的诊断既没有典型的临床证据,也没有血液标志物证据,因此不作首要考虑的诊断。存在肺内播散性结节。看第二张CT片,右侧肺中,可隐约看到一孤立结节,边界清晰,大小小于1cm。结合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情况,以及影像学特点,首先初步诊断为:肺部空洞,考虑结核可能性大,不除外肿瘤,医院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随访得知,患者就诊于某医院,考虑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月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持续出现发热,体温逐渐增高,咯痰增多,出现痰中带血症状,左侧胸壁疼痛,呼吸时疼痛加剧,为进一步止痛治疗再次就诊,就诊后复查胸部CT,如下所示:肺癌肺癌肺癌复查CT图片的影像学特点如下:具备典型的肿瘤影像学特点:肺部实性肿物,密度不均,存在胸膜侵犯,毛刺分页等等表现。右侧胸腔可见少量胸腔积液,肺内散在多发结节,完全符合肺恶性肿瘤的表现。患者再次入院后,继续完善检查,给予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肺腺癌,临床IV期,无基因突变,患者拒绝化疗,给予内科保守及姑息治疗,并主要给予中医抗肿瘤治疗。由空洞到实性肿物,变化如此之快,实属罕见!最初患者的诊断考虑结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危因素,有结核的影像学特点,也有T-spot的阳性证据,临床诊断不存在错误,但是经过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缓解,持续加重,应该想到,临床诊断可能与实际疾病存在差异;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短短过去2月,肺内的空洞就变成了实性肿物,这是在临床中非常少见的,经病理穿刺诊断明确为肺腺癌,疾病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出人意料!凶险的病情该如何治疗?根据目前的情况,达成一致的选择只有:化疗。鉴于患者及家属的拒绝化疗,给予中医化痰平喘止咳治疗,给予二陈、温胆配合养阴清热之品治疗后,患者症状略有缓解。但从长远来看,本患者的预后极差,治疗手段难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预计生存期很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zl/133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