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本病包括了西医学所称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哮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初发年龄以1~6岁多见。发作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季、春季气候多变时易于发病。大多数患儿经治疗可缓解或自行缓解,在正确的治疗和调护下,随年龄的增长,大都可以治愈。但若失于防治,喘息持续,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延及成年,甚至遗患终身。
诊断要点1.病史多有婴儿期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家族哮喘史。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气候骤变、受凉受热、接触或进食某些过敏物质等。
2.临床表现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喘促,气急,哮鸣,咳嗽,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查体可见桶状胸、三凹征,发作时两肺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显著,呼气延长。支气管哮喘如有继发感染,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2)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5岁以上儿童。气管激发试验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均有助于确诊哮喘。呼气峰流速(PEF)的日间变异率是诊断哮喘和反映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辨证思路1.发作期辨寒热虚实若哮喘发作痰白清稀或泡沫痰,伴形寒肢
冷,或伴风寒表证者,多属寒性哮喘;若哮喘发作痰黄质稠难咯,伴心烦便秘,面赤唇红者,多属热性哮喘;哮作喘咳痰涌,声高息粗,或新病初起者,多属实证;哮喘久发不止,咳喘息微,气短难续者,多属虚实夹杂;咳喘缓解,气短自汗,胃纳不馨,多为虚证。
2.缓解期辨脏腑重点辨在肺、在脾、在肾。若自汗出,反复感冒,痰多、便溏,属肺脾气虚;若食少便溏,动则气短,面色白,形寒肢冷,则属脾肾阳虚;若面色潮红,消瘦气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属肺肾阴虚。
.辨轻重险逆发时哮鸣呼吸困难,短期内即逐渐平复,其证多轻。哮喘久发不已,咳嗽喘鸣气促,不能平卧,则属重证。若哮发急剧,张口抬肩,面色青灰,面目浮肿,肢静身冷,则为险逆之候。
(二)治疗原则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寒邪应温,热邪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若虚实兼见、寒热并存者,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调整脏腑功能,去除生痰之因。
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除口服药外,雾化吸入、敷贴、针灸疗法,以及配合环境疗法、心身疗法可增强疗效。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以图根治。
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