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间:年2月X日。
主诉:因“PCI术后5天,突发胸痛2小时”入院。
现病史:年1月X日,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月余。”于我科行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左主干末段狭窄80%,前降支口部狭窄80%,中段狭窄70%,回旋支近段狭窄80%;右冠近段管腔不规则,右冠优势,左右冠脉血流均为TIMI3级。术中采用DK-Crush术式,于dLM-LCX植入3.0×28mm支架一枚,于mLM-LAD植入3.5×24mm支架一枚。顺利完成两次对吻扩张,并取4.0×12mm高压球囊行POT。术后双抗方案“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mgqd”。入院第四天后出院,2月X日突发胸痛,急救车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绕行我院急诊科直接送至导管室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
危险因素:吸烟、既往DVT病史。
既往史:年12月因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于外院手术,术后口服“华法林”治疗1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血压:50/30mmHg,全身大汗,口唇青紫,烦躁不安,双肺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90次/分,未及杂音。
实验室检查:术前未查。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室内传导阻滞,ST-T改变(部分记录不全)。
初步诊断诊断依据:胸痛症状,循环衰竭表现,近期PCI术病史,心电图ST-T改变。
病症:冠心病(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危险评估:入院时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心电图ST-T段改变,GRACE评分高危患者。
给药情况:替格瑞洛mg;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术中常规给予肝素化。
选用替格瑞洛理由:结合病史,患者支架内血栓可能极大,术前双抗方案未包含“替格瑞洛”,而本例患者为极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因此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入院当天。
造影前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单位。
造影结果:左主干中段血栓形成,左冠血流TIMI0级。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左主干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病情凶险,必须争分夺秒开通冠脉血流。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当天。
术中用药:术中已给予肝素单位。
手术过程(一):IABP支持,Runthrough导丝送至LAD远端,2.5×15mm球囊通过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二):另一Runthrough导丝送至LCX远段,行血栓抽吸。
手术过程(三):反复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给予替罗非班,4.0×15mm高压球囊于左主干支架内扩张。
手术过程(四):分别从LM-LCX、LM-LAD行IVUS,结果提示支架贴壁良好。
手术总结术后左冠血流恢复TIMI3级。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给药情况: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华法林2.5mgqn;阿托伐他汀20mgqn;比索洛尔2.5mgqd。
出院心电图:
相关检查结果:
随访结果:随访至今患者无胸痛,活动后无气促,未发生并发症。
病例总结本病例治疗前三叉分叉病变采取双支架治疗策略,术式为DK-Crush,手术顺利,即时造影结果满意。术后初始双抗方案为“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mgqd”,但在出院第五天即出现胸痛再发,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病情极其凶险,死亡率高。最终再次PCI,成功再灌注治疗,术后调整抗血小板、抗凝方案为“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华法林2.5mgqN”,随访2月余暂无MACE事件发生。由于在代谢、基因型等种种原因,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该患者不排除为氯吡格雷抵抗,几乎造成灾难性结果。且患者既往有DVT病史,自身凝血机制可能存在异常。而替格瑞洛的药物反应较为一致,临床医师更容易确定其有效性。我院目前尚未开展氯吡格雷反应性检测,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复杂病变、左主干病变、植入多枚支架等病例,我们更优先选择应用替格瑞洛。
医师介绍徐海祥,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熟练掌握心血管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解决疑难疾病能力强,对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高,现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治工作。
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