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临证辨治述要

先师经验认为,小儿咳嗽,虽然总的来说不外解表、泻下,清补三大法门,但在具体应用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一)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发热畏寒、头痛,有汗或无汗,喷嚏、鼻塞、痰清,脉浮紧或缓,舌苔薄白。

治宜散寒解表,化痰止咳

方选杏苏散加减

苦杏仁6g,紫苏6g,桔梗6g,炒枳壳6g,前胡6g,荆芥6g,薄荷3g,黄芩6g,甘草3g

冬季无汗,加麻黄3g;春季无汗加葱白2根,淡豆豉6g

热甚加贝母6g,淡竹叶6g。

痰多加橘红6g,瓜蒌9g,黛蛤散6g。

挟食加焦三仙各6g,莱菔子6g。

(二)风热咳嗽

症见咳嗽,发热或微热,有汗,咽干,扁桃体红肿,痰黄稠,脉数,苔黄或薄黄。

方选桑菊饮加减

桑叶6g,菊花6g、杏仁6g、连翘6g、薄荷3g、荆芥6g、桔梗6g、瓜蒌9g、黄芩6g、甘草3g。

咽部红肿明显加牛蒡子6g,大青叶9g。

气粗,口渴,加生石膏15g,知母6g。

鼻衄加丹皮6g,焦山栀6g,白茅根15g。

痰多加枳壳6g,莱菔子6g。

咳甚作呕,加枇杷叶9g,竹茹6g

大便干燥,加熟大黄3g

(三)小儿咳嗽验案举例

例1:肖某,女3岁半,来诊,近一周来,咳嗽多痰,微觉气喘,偶有鼻腔渗血,不发热,舌苔薄白,舌根稍腻,脉滑。

查体: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此乃肺多有郁热,胃气欠和。治拟清肺泻热,和胃祛痰。

处方:

杏仁9g,紫苏6g,大青叶9g,黑荆芥9g,腹皮6g神曲9g,苦桔梗9g,炒知母9g,莱菔子9g,甘草3g,桑白皮9g,地骨皮9g。

上药服3剂,咳止痰消,又服3剂诸证悉除

按:本例证如上述,咳嗽痰多,兼之鼻衄,显系风邪犯肺,内热炽盛之象。舌苔根腻,脉有滑象,乃因食滞停痰之故。故治必清肺泻热,和胃祛痰,佐以疏风之品,方可奏效。

例2:张某,男,2岁3月,来诊,患儿咳嗽有痰,延及10余日,晨起咳嗽较重,流涕,不发热,舌苔白腻,口中气臭,口渴喜饮。

查体:咽颊红色,双肺呼吸音粗。

此乃素有胃热,近感风邪,里热熏肺,咳不易止。治拟清胃肃肺,止咳祛痰。

处方:

杏仁6g,紫苏6g,黄芩6g,炒三仙各6g,腹皮6g,石斛9g,桔梗9g,荆芥6g,莱菔子6g,天花粉9g,甘草3g,枇杷叶9g。

上药服4剂,咳止痰消,口臭亦除。

按:本例患儿内有胃热,故口渴喜饮,口中气臭。新感风邪,肺失宣肃,故咳嗽不已。对此,如不肺胃兼顾,而一味止咳化痰,其效难奏,且内热熏灼,肺气不清,咳不易止。因此,法拟清胃肃肺,止咳祛痰,两相兼顾。又黄芩专治口苦、口臭、小儿疾患多用之。石斛、花粉为生津品,亦解胃热。三药皆肺胃双解之品,所治较广。此用之,颇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及常须肺胃双解之特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xe/115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