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是我目前遇到最好的科室,毫不夸张地说,关于心内那几周的故事,我们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刚开始得知要去心内轮六周,我想的是,循环系统那么难,我这个渣渣什么都不会,肯定要被嫌弃了。
第一天报到完,李主任很认真地介绍了我们,让我们把这里当成家(没想到后来我们当真了,一点也不客气哈哈),麦师姐还把我们的名字写上了黑板上,说这样存在感高点,他们以前实习的时候存在感就不高。我被分到跟梅师姐(当时梅师姐不在办公室,麦师姐指着梅师姐的位置让我跟着这个很厉害的师姐,心里还有点忐忑,后来才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啊)。
查房
心内查房很仔细,对病人很耐心,会细细询问哪里不舒服,特别是老人,就像哄小孩一样,我在旁边看到,暗暗赞叹又自愧不如,李主任还有个习惯,查完后会给病人灌鸡汤,鼓励病人。在这个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这种耐心真的很难得。有时病房安安静静地,看着主任认真、耐心地问病人,随后俯下身听病人慢慢地讲,我会觉得生活节奏和时间都突然慢了下来,会很享受这短暂的安静。这也是我在其他科室没有感受到的美好。主任每次查房特别照顾我们几个实习生,让师兄师姐汇报病例的时候大声点,让我们能听清楚,参与进去。刚开始跟着梅师姐查房,她听到心脏杂音或者干湿啰音,都会把听诊器递过来,让我们仔细听,问我们问题,我们答不上来她也没有脾气,依然眉眼弯弯地看着我们,详细地给我们解释。印象最深的是她第一天问:为什么心衰的病人会胃口不好,我当时懵住了,没答上来,她一边往办公室走一边回头笑着解释,温柔得让我觉得不好意思,暗暗想着回去要好好看书,争取回答出师姐问的问题(复习完心衰再回想这个问题,才觉得这个问题原来这么简单)。第一周跟着查房,梅师姐几乎每天给我们留一个问题(挺好的,一天解决一个问题,虽然不多,但也算是能跟自己交代了hhh)。
内科查房比较久,就只是站着,站久了会累,到后面我们都是累到想蹲着,蹲下捡东西的那个瞬间是真的舒服哈哈哈。查完ccu到普通病房,主任不怎么提问了,我们就可以偶尔划下水,靠着墙壁,放松一下自己,再看向主任,站的姿势都没有变化,除了敬佩还是敬佩。查房也会遇上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有个病人说他几个月减了几十斤,问他怎么减的,他说抽烟减的,一抽烟就瘦了,听了都哭笑不得。还会碰上一些病人,看到是主任查房,就笑嘻嘻,问什么答什么,要是管床医生查房就不愿意搭理人,躺在床上不想说话,问什么都支支吾吾的,我就觉得很无语吧,医院里最常见的人情世故吧。
待久了,查房的时候免不了要汇报病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次汇报病例。当时我好像也没有很紧张,汇报的时候声音就是忍不住地颤抖,光顾着把冠脉造影结果背出来,却忘了提PCI术后有没有规律服药和否认糖尿病史。那个病人是我跟着麦师姐收的,问病史时跟他沟通起来有点困难,他有点耳背,有时候也不太听得懂我们的问题,问东他会答西。他复查完造影我给他拉心电图,他一看到我就笑着问你是不是刚毕业过来实习的啊,我说差不多吧,他就笑得更大声了(语气略带点戏弄),说你今天在主任面前讲话很没胆啊。我心里琢磨着怎么问病史的时候听不到我讲什么,偏偏听到了我汇报病史,干笑着给他拉完心电图就回办公室了,觉得有点丢人,他说得挺对的,我反驳不了,胆子确实不大,肚子里面墨水也不多,所以得慢慢实习积累经验啊,就是他讲得让我有点尴尬而已。
门诊
跟着梅师姐出了两次门诊,门诊大部分病人都是高血压或者冠心病过来开药的,也没什么特别的,量量血压(梅师姐用水银血压计量血压是真的快,我都没反应过来就量完了),摸脉搏偶尔能摸到早搏的。有个高血压的病人,第一次过来看病,梅师姐问到个人史,抽不抽烟,怎么抽的(要问的是抽多少烟),病人一时没反应过来,坐在那里很认真地用右手比划着抽烟的动作还说就是这样抽啊,他老婆在旁边笑出来说医生问你抽多少,我们已经在后面笑到肚子痛。还有个病人,进来盯着我和小谢看了一会儿,然后问梅师姐,这两个是医生还是护士啊,我跟小谢愣了下,不知道要不要回答,梅师姐抬头看了一下那个病人,低头冷漠地回了句医生。(其实我已经遇到很多次了,在病房里经常会有病人叫我姑娘,当然也有叫医生的,我也没有去纠正他们,想着自己现在也还没有能力独当一面,能做的好像也不多,还担不起医生二字吧。而且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医院里的女性是护士,护士也都是女性,也不会先去观察她们身上穿的工作服。心内有个男护士,有一次他站在走廊里的治疗车旁,一个老奶奶远远地对着他叫了声姑娘,走近了才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个小伙子啊。我对这些也就只是笑笑,我也做不了什么去改变这个现状,一个一个地去纠正他们,想想就很累,老一辈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过来。)
会诊
心内科会诊还是很多的,老年人高血压、心慌,术前评估、术后心律失常,急诊心电图异常等等都会叫心内会诊,我也因医院各个科室转悠。一个外科的会诊,病人术后低血压,停不了多巴胺,梅师姐让他们先做个心电图。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在拉心电图。看到他们连接的导联时我愣了,把上肢的导联接去了下肢,胸导联的位置也是明显不对的。梅师姐默默把导联重新连了再拉心电图。当时我在想,现在我在心内实习,上手机会多,把各个导联位置记得牢,若是若干年后我不在心内科或者经常拉心电图的科室工作,会不会也会像那个师兄一样,接反导联闹笑话。大部分事情都是熟能生巧,拉心电图这么简简单单的操作不会,只能说明没有看书,希望我以后会常翻书,不会忘记吧。
出车
医院,我们医院的医院送过来的病人。一开始去出车,都是图个新鲜,想尝试一下出车,体验一下坐救护车。我们跟着出车,有一部分病人病情还是相对稳定的,接到病人后,师兄和护士就会坐后面看病人,我们就可以趁机占领救护车前排,看车窗外的风景,感受救护车的快车速和一路的畅行无阻,闯红灯的时候我们超兴奋的,看到让路的车辆,会忍不住在心里默默给他们点个赞。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出车,是一个值班的周六,查着房突然接到通知要去接病人,病人已经心脏骤停了,医院心肺复苏,中间有恢复过一次。那天只有梅师姐、陈师兄和麦师姐在,陈师兄刚值完夜班,梅师姐还没查完房,只能让麦师姐去了,陈师兄还对着麦师姐说,可能要一路按压着回来了。我站在旁边说,要不我跟着麦师姐去吧(当时想要是真的要一路按压回来,别的我不会,替换一下麦师姐按压也还是可以的,多一个人总会好点。)梅师姐的第一反应是问我怕不怕,要是怕就不要去了(挺感动的嘿嘿)。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害怕还是不害怕,就说,都按过两次了,也说不上害怕不害怕的了。
去的路上有点困,怕是不怕的,就是担心等会自己做的不好耽误了抢救,就趴在车上眯了一会儿,旁边负责搬运的大叔还以为我晕车了。去到那里,我下车时没看到麦师姐(其实是麦师姐在车上穿上了防护服我没认出来),只能紧跟着护士去了抢救室。抢救室里面一圈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轮流心肺复苏。我看着监护,病人没有恢复自主心率,周围一群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又没看到麦师姐,突然开始有点害怕了,没有缘由的,我也不知道在害怕什么。后来低着头看地板,认出了麦师姐的鞋子,再抬头一看,才发现原来麦师姐一直在抢救室里,只是换了防护服,我没认出而已,那一刻心定了下来,又不害怕了。之后我就紧紧跟着麦师姐了。看了一会儿,病人依然没有恢复自主心率的趋势,医院的负责医生找了病人家属谈话。办公室外面依旧嘈杂喧闹,办公室里只有医院的负责医生跟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的声音,病人心脏骤停后,开始紧急心肺复苏,虽然中途恢复过一次,但现在按压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小时,救回来的希望不大,如果按回来了,生命体征平稳,医院进一步治疗,但现在病人没有恢复自主心率,不具备转送的条件,转送的意义不大,就地抢救会更好。病人家属听了点点头,表示理解,随后便低着头,没有再说什么,也许是在抢救的时候已经想到过最坏的结果,也许还没有做好准备,人还是恍惚的。交代完病情,我们便坐着空的救护车回去了。坐在后面,看着本该躺着病人的病床上,杂乱摆放着抢救用的装备:氧气瓶、简易呼吸机等,心里有点压抑,很感慨又说不出什么,窗外的风景也突然变得没那么好看了。
抢救
在这个科室待的这段时间里,参与过两次抢救,真正实践了心肺按压。那一周科室气氛都比较压抑,三天抢救两个病人,都没有抢救过来。第一次参与抢救,主任看着心电监护摇头,说出没什么希望的那一刻,我眼眶突然一热,或许那一幕我会记住很久很久。两次抢救都是师兄师姐按压了快一个小时,才会让我们上去替换。按压的两个多小时里,感受着病人的体温一点一点消失,一开始手脚冰冷,最后就只剩下按压的地方有摩擦产生的温度。按压的时候看着血氧升到90多,心里会忍不住在想是不是还有希望,主任看到我们按压可以维持血氧在90多,说,你们按得挺好的,可是病人还是没有恢复的趋势。这句话听着就很无力,就真的是尽人事听天命,确实,医生也不是万能的,遇到攻克不了的疾病,也就只有尽力而为了。那周之后,我又希望接下来都平平安安的,不要有那么多抢救,可是又很想经历一次成功的抢救,那一周看着三个病人抢救失败,肯定还是蛮挫败的。
最后一周,收治了一个肾移植术后暴发性心肌炎的病人,做出来的心电图挺可怕的,QRS波宽得厉害,主任一看心电图就皱起了眉头,说这个病人很危险啊,可能一下就过去了。主任和师兄师姐一直都在留意这个病人的病情变化,每一个医嘱都很小心。跟家属商量好,用了几天药后病人的病情慢慢平稳下来,算是度过了难关。从一开始给他拉心电图的时候他无法配合,一直喊痛,到后面看到他可以安静躺在床上休息,没有不舒服就知道他恢复得挺不错的。后来解决了心脏方面的问题就转回去移植科了。虽然不是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但这也是经历了一次成功的抢救吧。
学术渊博、对病人很耐心的何主任(主任给我们上课、带我们查房,我们除了感叹不愧是主任,剩下的就只有敬佩了);温柔可爱、认真严谨的李主任(李主任一看到我们就夸我们可爱,其实她更可爱啊哈哈哈);超爱干净又很绅士的黄主任(哈哈哈我没跟过黄主任,但是跟他值班的小伙伴在猛夸他);接下来就是带我的梅师姐了,我认识的最温柔最好的人啊,看着我们永远都是眉眼弯弯的、讲到专业知识又很认真的梅师姐?;刀子嘴豆腐心的黎师兄,承包了我们的笑点,真是越看越可爱,也是妥妥的学霸啊;说话有点直但是很认真带教的陈师兄(带了我两次体格检查,挺好的,新收的时候真的很认真);飒得一批、工作的时候很专注的麦师姐(一脚踩蟑螂,一脚拽开门真的太酷了,听说抢救的时候更帅,可惜我没看到);还有看起来憨憨的、脾气很好的谢师兄(值班黑到让人心疼哈哈哈)。感谢你们六周来的照顾和教学(可能还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但是我们比来之前进步了很多),最后就是被你们夸可爱(除了可爱一无是处)的我们啦!在心内的六周是我实习生涯中最难忘、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了,无论教学还是生活中,你们都超好的!
心内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待了六周就讲了这么多还没讲完。在这里是真的见识了生老病死、人情冷暖。医院是最冷漠但也是最温暖的地方。
真的很幸运很幸运能在这个科室待六周,不是在这个科室的话也不会有机会见识这么多。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夸很久的神仙科室,是待的时间过了一半就开始舍不得离开的科室,也是一个不允许别人说不好的科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