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反复胸闷、胸痛、心悸2日。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多位于胸骨后,静息时发作最长10min,含服麝香保心丸可缓解,同时伴胸闷、心悸,偶有咳嗽、咳痰,无头晕、黑矇,无发热,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曾至我院急诊就诊,心电图示:Ⅲ导联aVF出现异常Q波,ST-T改变,急查肌钙蛋白T0.ng/ml,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mg口服,依诺肝素U皮下注射,患者症状有所缓解,自行回家。但入院前一晚再次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故要求住院、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近期发现血糖升高,吸烟史30余年、20支/日。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肥胖。
体格检查:BP/mmHg,体型肥胖,神清、气平,颈静脉无充盈,HR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g/L,红细胞5.23×/L,血小板×/L,白细胞8.88×/L;ALT99U/L;尿素氮5.57mmol/L,肌酐77μmol/L,尿酸μmol/L;K+4.0mmol/L,Na+mmol/L,氯99mmol/L;TC6.08mmol/L,TG3.1mmol/L,LDL4.09mmol/L,HDL0.67mmol/L;肌红蛋白23.88ng/ml,CK-MBMASS1.93,肌钙蛋白0.ng/ml,pro-BNPpg/mL。
入院心电图:
术前心电图:
其他辅助检查:心超示左室壁增厚(12mm),左房扩大(42mm),EF66%,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减退;胸片示两肺纹理增深。
初步诊断诊断结果:ACS(Non-STEMI)、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GPI用药:入院后即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起始负荷量0.4μg/(kg·min)剂量维持静脉滴注,维持30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年替罗非班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早期保守治疗的ACS患者,可在诊断造影前给予替罗非班。起始30min内起始负荷量0.4μg/(kg·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
其他用药:双联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瑞舒伐他汀钙片,ARB、β受体阻滞剂。
应对策略:完善术前准备、第二日行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造影结果:LAD近中段弥漫病变、最严重处狭窄95%,D1近段弥漫病变、狭窄80%~90%;LCX近中段长病变、狭窄95%,远段狭窄50%;RCA近段起%闭塞,远端可见侧支循环。
造影结果分析及应对策略:患者三支严重病变,结合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考虑此次发病罪犯血管RCA。故先考虑开通RCA。
手术过程术前用药:介入治疗前静注普通肝素U。
手术过程:SAL1.0指引导管钩靠右冠口,Pilot50导丝微导管支撑下送至dRCA,先后予Sprinter1.5×15mm、2.0×15mm预扩球囊分次预扩,置入Xience3.5×28mmDES、4.0×15mmDES。但置入支架后,出现无复流、慢血流,患者胸痛明显、心电监护提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冠脉内先后注入替罗非班15ml,血流恢复至3级左右,患者症状改善。
手术对比: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GPI用药:替罗非班0.1μg/(kg·min),维持48h。
其他用药:双联抗血小板、瑞舒伐他汀钙片、低分子肝素、ARB、β受体阻滞剂。
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均无MACE事件发生,无明显胸闷、胸痛症状,无出血等并发症;血压、血糖、LDL-C控制均达标。
病例总结GPI用药心得: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抑制剂。该受体是与血小板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替罗非班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结合,因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对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即开始应用,同时术中也可冠脉内直接推注,术后可维持36~48h。不仅可以减少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提高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流TIMI3级获得率,并且可减少缺血复发和血运重建的比例。同时安全性好,极少数患者会发生血小板减少、大出血的严重并发症。
病例总结:中年男性患者、体型肥胖,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但平素依从性差,血压、血糖控制不佳,此次发病曾至急诊就诊但症状改善后自行回家,直至再次发病才入院接受介入治疗。术中发现三支严重病变,RCA为此次罪犯血管。虽术前已积极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术中因血栓及斑块负荷重故置入支架后出现无复流、慢血流,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心电监护仪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除对症处理外,冠脉内先后直接注入替罗非班15ml左右,后复查造影患者TIMI血流改善明显、恢复至3级左右,症状亦明显改善。术后持续静滴替罗非班并维持48h,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
医师介绍张津津,医院(北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6年,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综述数篇。年~年至上海医院冠脉基地学习一年;年5月~11月参加援滇医疗队,医院成功建立心内科导管室。从事冠心病介入至今已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