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医生养成记l社区见习杂记社

白癜风康复案例 http://nb.ifeng.com/a/20171201/6196943_0.shtml

Communityweek

.7.8-.7.12

各种下雨湿漉漉

一周的Communityweek见习,不仅是开阔视野,感触也挺深的

01

上海话

其实说普通话没有遇到很多障碍,跟了一个星期的沪语门诊,上海话听力能力真是大涨——只要你是一个人,旁边没有一个说上海话的同学在,没有“沪语依赖性”,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

我渴望那种用上海话和病人拉近关系的感觉

加油学上海话吧!

02

1+1+1签约

这次算是了解了什么叫1+1+1签约制度。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全科医生,医院医院,这种方式对于病人就诊真的太便捷了!尤其是延伸处方,医院排队这是省了多少麻烦,减少了多少危险因素啊!

跟着老师跑了一次家庭病床,在居委给居民们量血压,真的有了医生的感觉,而且第一次有了这么深刻的Patient-centered的感受

03

超棒体验

先说说新奇的事——中医扫盲

看了贴三伏贴的全过程,然而并没有记住什么穴位;看了针灸,才知道针居然会扎这么深;听老师说了舌苔和把脉的知识,然而信息量过大也没记住多少……真的就是在扫盲!觉得既神奇又深奥!

五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跟着老师看门诊,拿着小本子记呀记。从坐在旁边看老师接诊,到帮忙量血压,到体格检查听诊触诊,到问病史……听了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用了压舌板看咽部充血,做了腹部体检,还开了血糖检查的单子

最后的半天老师甚至让我接诊了两位病人——

先问诊,之后在电脑上写病史,打诊断开处方,之后打印+手写精神药物处方+开延伸处方,俨然一个小赵医生,当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没想到自己看着看着就会用这个系统了,更没想到能写出一份打了四个诊断的病史!

最后一天出科的时候真是高兴坏了!

关于开药……

诊断和药要一一对应,尤其是第一诊断和配的第一个药

感觉开药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和病人要说各种俗称,比如“地平片”“睡(kun)觉(gao)药”,电脑上输商品名+化学名,还要填剂量、服用方式、天数……

跟病人要说明副作用,定期监测各种指标,药物相互作用更是要了如指掌

有些药物的使用还是很需要经验的,对于自己管理的病人的病史、过敏史也要很敏感

让我改观最大的药物要数ARB了——一直觉得ARB只是ACEI的替代品,然而这次明白了原来为了避免ACEI的副作用,高血压的控制主要是在用ARB(当然CCB还是主打)

门诊也遇到了不少事

患者因为没有了解预约制度,推门而入大骂医疗体制不合理

头痛不感冒的老奶奶硬是要求医生开头孢,医生拒绝。“我头痛都吃头孢的!你们这怎么这样!”(有规定只有验了血炎症指标高才能开抗生素)

97岁的老爷爷有点感冒,验血过程中突发状况,门诊变成急诊,赶紧吸氧……

愿老爷爷一切安好

04

哈哈哈

还有超级多快乐和有趣的事

比如吃到了有蛋有番茄酱有蔬菜的煎饼↓

比如吃到了类似于Omelete的加了番茄的蛋↓

比如过社区前的十字路口……横着的道路绿灯结束后紧接着就是竖着的道路变成绿灯,如果按照这个顺序过马路就很顺利,而我永远是那么不巧,先过竖着的马路,然后等巨长的红灯,再过横的

比如发现了有玉米汁的全家~↓

也就水水地记录了一下这一周的见闻

还是很喜欢这里的,学到了很多非课本知识,感叹于老师的认真和对患者的关心(喜欢这里的老师!)

也明白了,社区全科,看到的不只是病人,还是整个家庭和整个社会啊

?

?小赵医生上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zl/112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