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治疗病例分析与点评十七

基本信息:A

患者男性,85岁,体重约65kg。

主因“意识障碍1小时”于年12月5日来我院急诊。患者入院前1小时于坐位休息时突发意识障碍,躺在沙发上,开始为昏睡,言语含糊,逐渐出现昏迷,有呕吐,不含咖啡色物质,无肢体抽搐。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抢救室。发病前饮食正常。既往史:高血压;左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及髓内钉固定术后1月余,术后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查体:体温36.4℃,呼吸20次/分,心率92次/分,血压/82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95%。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向左侧凝视,左上肢有自主活动,右上肢及双下肢无明显活动,肌力查体不配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水肿。GCS评分E1V1M4=6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6*/L,NE%:58.1%,Hb:g/L,PLT:*/L;CRP:10mg/L;电解质:K+:3.3mmol/L,Na+:mmol/L,Cl-:mmo/L;肝功:ALT:21U/L,AST:23U/L,GGT:31U/L,ALB:33.1g/L,GLB:32.6g/L,CHE:U/L,Bc:5umol/L,Bu:9.9umol/L;肾功:BUN:4.36mmol/L,CRE:47umol/L;血糖:8.9mmol/L;凝血:INR:1.48,PT:17.6S,TT:17.4S,APTT:34.5S,FIB:3.08g/L;血气分析:PH:7.42,PCO2:38mmHg,PO2:75mmHg。头CT:脑室内积血,左侧脑室为著,左侧脑室后角旁出血灶;胸CT:双肺斑结影,气管内痰液,左上肺少许模糊影。

诊断:A

脑出血,高血压。

治疗经过:A

入急诊抢救室后予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请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行脑室引流术,家属拒绝手术,并因住院无法探视而拒绝住院,故在急诊抢救室留观,给予止血、控制血压、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入院第2天即出现发热,痰量明显增多,考虑存在肺部感染,加用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评分为3分,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营养支持治疗,根据年ESPEN重症营养治疗指南: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急性疾病早期推荐低热卡营养支持治疗,可在3-7天内达标;不能经口进食,给予早期肠内营养(48h内)要优于延迟肠内营养。患者意识障碍,无法经口进食,予放置鼻胃管后鼻饲饮食,入院前有呕吐,AGI分级考虑为I级,初始选择肠内营养混悬液(TPF)ml(Kcal)/d,4天后增加至ml(Kcal)/d,患者体温最高至39.1℃,处于高代谢状态,监测血ALB降至27g/L,予输注人血白蛋白20g/d共9天,患者体温渐降至正常,静脉液体减量,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增加至ml(Kcal)/d,自12月22日后监测血白蛋白35-39g/L。因患者再次出现发热,1月23日血白蛋白再次降至27.5g/L,继续抗感染及输注人血白蛋白20g/d。治疗期间监测电解质、血尿素氮、血糖均大致正常,Hb降至g/L左右,自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后,患者未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消化道出血表现。于年1月27日家属要求出院,并拒绝抽血复查,故未复查血白蛋白。出院时患者体温正常,意识状态好转,可自动睁眼,眼球及双上肢均有自主活动,双下肢不能活动,GCS评分E4V1M5=10分,出院后继续鼻饲饮食。

选择肠内营养混悬液(TPF)的原因:A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营养均衡,符合CSPEN指南关于营养素需要量和比例的推荐,为标准整蛋白型配方,蛋白质含量高达16%,能改善患者蛋白质水平,含有专利六种膳食纤维组合,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完美配比,可双向调节腹泻和便秘,能量密度高,1.5Kcal/ml,适用于需要高能量供给的患者。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胡丽

点评:A

患者老年男性,因“意识障碍1小时”就诊。既往史:高血压,左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及髓内钉固定术后1月余,术后服用利伐沙班抗凝。头CT:脑室内积血,左侧脑室为著,左侧脑室后角旁出血灶;考虑诊断: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评分为3分,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营养支持治疗,根据年ESPEN重症营养治疗指南: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患者为意识障碍,不能经口,AGI分级为I级,给以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F)。根据患者体重(65kg)其目标目标热量:-kcal/d,目标蛋白质78-97.5g/d。在疾病早期(48小时内)推荐低热卡营养支持治疗,可在3-7天内达标。该病历在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F)时,4天能量达标(Kcal)/d,但由于患者发热,呈高代谢状态,肠内营养混悬液(TPF)ml含蛋白质40g,监测血ALB降至27g/L,存在白蛋白缺乏,及时给以人血白蛋白20g/d的输注。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变化,能在稳定期及时给以能量的调整以及人血白蛋白的补充,能够充分重视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缩短了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但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并加强对患者陪护家属的营养教育和指导,以期患者出院后能有一个良好的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

点评专家简历:

夏东女55岁主任医医院急诊科科主任

本人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31年,急诊科工作16年,担任急诊科主任16年,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并承担全院和全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急诊急救,如心脏骤停、休克、呼吸衰竭、DIC、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肝昏迷、各种危象、复合性创伤以及急性中毒等抢救。在老年急诊医疗、诊断技术、基本操作等方面能熟练掌握,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动向,具有科研、教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强、医疗技术高,近几年参与有关老年急诊医学的专著。

审核:顾伟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gs/113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