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瑞治咳要辩证分型,有关咳嗽的纯中医治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536.html

咳嗽是最常见的一种常见病,处理不好,可能会转化成哮喘、肺炎;或者变成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而这种患者往往因反复误治而体质日下,从而容易诱发感染,如此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终成虚劳,不易根治。

所以,及时正确的治疗咳嗽,实际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大家应该重视。

咳嗽,是一种病症,同时也是机体自我保护、自我排邪的一种表现。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不会在外感初起阶段一味地镇咳止咳。如使用西药抗生素、止咳药等,它们的疗效并不会优于中医的辩证论治,尤其是远期的疗效。

咳嗽,《内经》有“不只于肺、不离于肺”的说法。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收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内经》对肺的生理病理的论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灵兰秘典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六节藏象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经脉别论)”

《金匮要略》对于痰饮有一治疗原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太阴脾肺气化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受到抑制,则水液停留为患。水饮滞于肺则咳喘,滞于心则悸,滞于脑于眩,滞于肾则肿。当然,郁久也可化热。

所以《伤寒论》的寒是功能不足,我的师爷张大昌先生曾引张子和言:“万病能将湿热解,打开轩辕无缝锁。”就是要明白“寒在湿(水饮、痰)先,热在湿后”的道理。

咳嗽治疗

本人从临床实际出发,将咳嗽归纳为三个证型:寒湿、风火、燥热。其中寒湿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1寒湿1、小青龙加附子

患者女,35岁,习惯性流产三次,于年春又怀孕,在服用所有保胎西药的情况下,想加服中药保胎。

近日咳嗽厉害,自购化痰止咳嗽中成药服三天无效,无痰,咽痛,舌淡咽不红,面青黄,稍贫血,身修长,脉浮紧数。

当即天小青龙加附子三剂:麻黄10、肉桂10、半夏10、白芍10、干姜10、五味子10、细辛10、甘草10、附子5。

服一剂咳嗽止,三剂服完,无不适,改《傅青主女科》保产无忧散,间断服用。后顺产一对龙凤胎,皆大欢喜。

按语:半夏、附子、肉桂等,均是妊娠禁药,应谨慎使用。而我之所以在本案中这么运用,是基于《内经》“有故无损”的原则考虑的。咳嗽腹压增大,对于习惯性流产的人来说,危险非常大,若不能尽快止咳,单服保胎药也不会有效。什么是最快的止咳药呢?正对病机的方药才是最快的。

2、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女,8个月,年1月4日就诊,因发热咳喘住院九天,后腹泻,口糜,体重下降,现微喘,喉中有痰,大便日二三次,苔根部厚腻,手热,两肺干湿性啰音。

用药开方:云苓10、甘草5、五味子5、干姜5、细辛3、半夏5、厚朴5、苍术5、苏叶3、桔梗5。

/1/11复诊,服药一剂,则咳嗽止,舌淡红苔变薄,大便绿,流清涕,肺部未闻及干湿罗音,右弦数,左未及。

复诊开方:党参5、白术5、云苓5、甘草5、半夏5、陈皮3、厚朴5、苏叶3、防风3、山药5。

这可谓是“一剂知,二剂已”的案例,咳喘痰,肺部啰音明显,未用所谓的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守仲景先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效如桴鼓,可见治病当求本!

3、六君子合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程国彭《医学心悟》卷3:“药不贵险峻,惟其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住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不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

4、泽漆汤

《金匮要略》: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呋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医案:女,年3年20日,咳嗽半年,服中西药不佳,面赤,舌稍暗红苔白,咽不红,月经正常,大便不畅两天一行,左寸关沉细弦尺弱,右沉细弦,腰酸腰痛,平常无饥饿感。

用药开方:泽漆50、白前15、石见穿15、肉桂10、生姜15、甘草10、黄芩10、半夏15、太子参10、熟地30、山药15、山萸肉15、云苓10、泽泻10、丹皮10。

年3月27日,复诊服药七剂,基本不咳。

2风火

常用方:小柴胡合小陷胸、大青龙汤

3燥热

常用方:麦门冬汤、叶石膏汤、桑杏饮、清燥救肺汤、黄连阿胶汤

4、特殊方剂

特殊方剂:十枣汤(丸)、皂荚丸、礞石滚痰丸

善后方:薯蓣丸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䓖、芍药、白朮、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常用剂量:山药15、当归5、肉桂5、炒神曲5、生地15、豆卷5、甘草15、党参5、川芎3、芍药3、白术3、麦门冬3、杏仁3、柴胡3、桔梗3、云苓3、阿胶10、干姜5、白蔹5、防风6、大枣30。

注:以上处方仅适用于本案,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业中医师辩证论治后制定一人一方,切忌自行抓药服用。

医生

姜宗瑞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简介

广东省中医学会经方临床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颐仁书院发起人。师承郭灿勋、吉建华、张大昌、黄煌、沈刚等多位名师。黄煌经方沙龙网站“经方实验录”版主(网名沙丘沙)。在《黄煌经方沙龙》、《张大昌医论医案集》、《辅行诀传承集》、《经方论剑录》中任编委。年4月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经方杂谈》。论文《略谈神农本草经》被《中医思想者》收录。年春应邀作为授课老师参加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及省一附院主办,在井冈山举办的第十一界国际经方班,讲授《辅行诀与经方》。年9月,《再谈经方的用量》一文,在南京的全国经方临床应用研讨会上荣获二等奖。年5月应约参于珠海举办的“首界经方临床学术讲坛”,讲授“《略谈脉经》。

擅长

小儿发热咳嗽、痤疮、失眠焦虑抑郁、肿瘤、妇科杂症等。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三/四/五全天,固生堂深圳竹子林分院

周二/日全天,固生堂深圳罗湖分院

注:文章配图来自rf.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shiluoyin.com/lyxz/70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