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0月19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水中火先生
QQ问诊:
日期:-11-30
患儿妈妈2:40:42
先生,宝宝昨天喷嚏打了好几个,半夜两点咳嗽很厉害,咬牙咬得很响。前几天好一些,但是还是有咳嗽,前几天还吐白痰,但是今天晚上好像又严重了,昨天大便也一天没拉。
这几天嘴唇有些红,可能上火了。
睡觉呼吸有点湿罗音,呼吸声特别重。
白天醒着咳嗽都还好,特别晚上咳嗽厉害。
昨晚就两点到三点咳得最厉害,早上起来咳了一下,其他时间基本没咳。
早上起来拉了两小段便便。
便便有点黑黑的,有点硬。
这几天都是半夜两三点咳,白天是没有咳的。
然后嘴唇很红,白天都放幼儿园。
在幼儿园拉便便都不敢拉,都早上在家拉了,要么晚上回家拉的。
水先生8:26:04
现在是几天一次大便?
患儿妈妈8:27:21
基本上一天一次,偶尔两天一次。
水先生8:29:01
你观察白天咳不咳。
患儿妈妈8:31:36
基本上很少咳,昨天和她一天在家,白天基本上没怎么咳,但是感觉有痰就咳几下这样的。
水先生8:32:14
让你观察一天。
日期:-12-01
患儿妈妈1:04:46
不行了,又开始咳得厉害了,晚上半夜这个点就开始咳得厉害了。
白天还行,咳嗽有是有几声,没半夜频繁,厉害,白天咳得少,偶尔几声,半夜是接连咳的。
现在又没事了,等会又接连咳几下。
水先生9:12:08
现在就是半夜咳嗽,白天不怎么咳嗽。
患儿妈妈9:16:21
嗯,对的,白天还好,咳得少,比如吸冷风或者闹的厉害了,有痰就咳嗽了。
晚上感觉特别厉害。
水先生9:16:56
今天晚上睡觉前,服用下方:
处方:四逆散
患儿妈妈9:17:21
服用一次就好了么?
水先生9:17:33
是。
患儿妈妈9:18:34
谢谢先生。
日期:-12-02
患儿妈妈15:43:36
先生,在么?
昨天晚上妞没咳嗽了,早上醒的时候咳了几声,是不是就好了?
先生太厉害了
今天要不要再喝一份?
水先生18:02:56
今天再吃半剂就够了。
患儿妈妈19:11:39
好的,谢谢先生。
水中火:
辩证的要点,就是半夜。丑时属土,寅时卯时属木,寅卯三八木,用四逆散(北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疏肝健脾。
如果白天咳,伴随嗓子干,可以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亥时、子时属肾,寅时、卯时属肝,巳时、午时属心,申时、酉时属肺,辰时、戌时、丑时、未时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寅卯三八木,厥阴病,少阳病都关乎肝胆,所以厥阴病欲解丑寅卯,少阳病欲解寅卯辰,有两个时辰寅卯交集。
丑、辰都属土,寅、卯都属木,木克土,厥阴病的乌梅丸,少阳病的小柴胡都能治疗肝脾疾病。
坛友互动:
周宇明发表于/12/:56:39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观咳嗽论治,不外乎肝、脾、肺三脏。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此病之始也。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虚受邪,当责其母,此脾之过也。又尝言:见肺之病,知肺传肝,当先实肝。此所以从肝脾肺治也。仲景曰:观其脉证,治犯何逆,随证治之。有水饮犯肺,兼现表症者,证见咳而上气,喉中痰鸣,口涌稀痰,病旧不愈,可与射干麻黄汤。又,咳而上气,胸满气喘,面目微肿,脉浮大者,此肺胀也,与以越婢加半夏汤(今多见甲亢患者)。又,肺胀,烦躁而喘,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此三方皆君麻黄,必见表症,切其脉必浮。何以故,以其水邪集于表则脉浮,滞乎肺则气喘,必以麻黄宣之。世有愚者,倘见气喘,便投麻黄,不审其病,不知麻黄利水峻药(水气在表则汗,在肺则宣),又蜜炙损性,不亦悲乎!有水饮犯肺,表症已除者,依古法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温之,兼见心悸用苓桂味甘,桂枝去芍药加白术茯苓亦可。有肺壅咳嗽,面目浮肿,胸满鼻塞,喘不能卧,治以葶苈大枣泻肺汤(笔者曾治室友此症,手边苦无葶苈,用纯黑巧克力代之,取二者皆色黑味苦可利水泻肾,次日病除七八成。),千金苇茎亦主之。兼见青年大便燥结可用二母宁嗽丸合小承气(知母贝母枳实生军川朴,此釜底抽薪法也)。有痰瘀互结于胸,施以血府逐瘀汤。
有肺热,脉浮舌红,脸色浮红,汗出无大热,或渴,或鼻塞,视其轻重,外台防风丸、桑菊饮合蛤黛散、麻杏甘石、桑杏甘石,随证而施。有肺燥,脉大无力,鼻塞,口渴咽干,干咳无痰,麦门冬汤、小补肺汤、竹叶石膏、白虎加参、清燥救肺,视症用之。轻者用时方杏苏散亦可。又肺燥肾湿,口渴欲饮,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有老人肺实肾虚,不得纳气,可与苏子降气合三子养亲。有因脾湿而咳,半夏厚朴加橘杏桔主之,平胃二陈、三仁三子(薏仁杏仁豆蔲仁芥子苏子莱菔子法夏川朴)、藿朴夏苓类亦主之(世传乌梅罂粟止咳,断不可取,傅青主治痰诸法,可为后世师)。又有肾虚不能助生脾土以化水气(命门火生脾土),真武汤宣之(补脾先补肾)。用有心包火衰不能生胃土(心包火生胃土),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胃先治心,此丹医心法)。有老人胃虚寒者,处以延年半夏汤。有小儿食积,脾胃蕴热,热证调胃承气汤和之,寒症千金温脾汤下之。若见理中丸证用理中丸,四逆汤证用四逆汤,随证加减。见肝咳者,肝寒用吴茱萸汤,热用泻白散合蛤黛散(童便调和更佳,此亦丹医心法),寒热错杂乌梅丸,燥用金水六君,虚用当归四逆,实用大小柴胡,气郁逍遥散,气滞四逆散。此余参学心得,望水师斧正。
水中火发表于/12/:47:43
总结的比较多,是下过功夫的。你可以参考唐步祺编著的《咳嗽之辩证论治》总结的比较详细。
lyjun发表于/12/:09:04
肝旺寅卯,这是内经的原话吗?按照现在的中医说法,凌晨1-3点是肝经的活动时间,这是丑时。
周宇明发表于/12/:29:09
子胆丑肝说法源于子午流注针经,常合灵龟八法取穴定位。寅卯天地阳气生发,与木令相宜,应时为春,应脏在肝,故言肝旺寅卯。
lyjun发表于/12/:50:19
不管来源于哪个说法,总得有一个为准吧,如果两个都正确,岂非矛盾么?
周宇明发表于/12/:12:35
读内难二经,发现某些见解不合,应当知道这是流派之异。《礼记正义》载三世医书言“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史记》又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故知扁鹊乃承素女脉诀一脉,内经为黄帝针灸一脉。所以内经取脉采三部九候,难经则独取太渊,这是流派不同的缘故。扁鹊学派善察色脉,可断人生死,传禁方,以水火剂攻病,尤善针法,华元化、淳于意、徐之才、窦太师俱出于此。窦太师窥得易经之奥,习传扁鹊心密,合乎黄帝十二经络,阐幽发明子午流注经法,某时某经,精气注入,某穴开阖,大抵如是。其后张易水援引针灸经络入用药法式,创引经报使药一说,此又一传承。学者当明通医学源流,不可妄用此一流派之意强解另一学派之说,范畴不合不可同日而语。(扁鹊一脉以血脉通利为补,青城丹医得其传)
lyjun发表于/12/:33:30
无论什么流派,最终都要看实用效果。如果按照两个流派的理论去临床,都有效,那么就说明两个流派都有理,否则,其中必有一个是瞎说。
周宇明发表于/12/:14:43
人取象天地,参悟阴阳,天人相应,这是中医不易之常。你倘若应用脏腑辨证,就应该用脏腑的方法去论治,即人体五脏于年岁中与四时相应,于一日中与各时辰相应(亥子一六水归北,寅卯三八木东荣,巳午二七火南焰,申酉九四金精西,辰戍丑未数问属,来五十总中土成)。这些都是有道理的,是老祖宗在与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徐灵胎曰:“虽圣人必试验而后知之。”说道临床疗效,水师此案一剂知,再进半剂已便是最好的印证。又说道子午流注,前文已述,据其所言,某时某经,精气注入,气血盈亏,时穴开阖。是临床针灸循经取穴的一种方法。现在所宣扬的子午流注养生法,反与古道相背而驰,原先循经取穴法今强于脏腑功能解,都是些医疗保健器械厂家炒的噱头,媒体也跟着瞎起哄,为学的人更应细细辨明,不能随波逐流。疗效总是硬道理,子午流注开学法,有它独自的学问,想仔细了解的可以参看《针灸大成》。强用子午流注解脏腑辨证,无异于西医解剖质问中医三焦何在,肝脏位置。至于脏腑辨证,更要有扎实的临床辨证功夫,徐灵胎曾开示:“袭几句阴阳虚实、五行生克笼统套语,以为用温补之地”或“即使与此病毫无干涉,必先将此病牵涉到肾经,然后用此二方;或断断不可牵涉者,则以真阴真阳、太极概之。夫太极阴阳处处可假借者,于是二方不可须臾离矣。”辨证流于空谈,这也是现今一大时弊,说白了,就是不可以想当然的用药,这可以说是张悟本和水师的区别所在。经方家处处加减必有真意,这就是仲景方魅力所在。在此案中,已辨证为肝咳,为何用四逆散治之,不用小柴胡加减,又不用大柴胡汤,亦或是当归四逆、吴茱萸汤呢?古人云:“《伤寒论》当着眼无字之处”大抵如是,然后知“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韵伯诚不我欺矣!
lyjun发表于/12/:00:47
此例为何用四逆散,而不用小柴胡汤加减呢?
周宇明发表于/12/:04:35
能这么问就说明我回复的那段话你确实看了。
正所谓“大匠示人以规矩,而不能教人以巧。”仲师教给我们辨二纲六要,依六经辨证,这是示人以规矩。后世医家从中习得的心法,便是巧。你看注解伤寒的《南阳活人》、《伤寒类方》,以及贯珠集、来苏集等所揭示的圆活机法,都是他们结合临床得出的。
你说得没错,中医的理论必须得以临床为基础。这些心法要诀也是从临床中总结出的。有时候,我们已经依照六经辨证把病位给确定了,出现同一症状为什么还用不同的方法去治?中医的眼里,给药对象的耐受程度,大环境的五运六气等因素都是我们必需注意的。有时候用药不一定是说,“哦,这个症状一点得这么用不可。”这类人脑子太轴了,你看仲景笔法,某某主之,某某亦主之;某某宜;可与某某等。所谓用药如用兵,大抵如是。
下面是一则医案:庚寅七月,旧友梁镜秋茂才,有同族叔在都堂园居住,大便微溏,精神胃口如常人。恩开新习俗,好食补药,某医顺其所好,用羌附参桂,连投数服,大便下血如注,速延予诊,予察其舌色红黄,手足壮热,口干渴,脉虽细,而有力。拟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因其下血过多,借用仲师治产后热利法。变通之也。讵知病家仍以先入之言为主,谓此方寒凉,不可下咽。因循数日。焦渴愈甚。复延予诊,变苦寒为甘寒,用甘草芍药汤加地黄阿胶桑寄。病家喜而服之,虽未收功,然从此糜粥以养,不用服药而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此之谓也。好了,继续说回你问的问题。丹道有个词叫退符进火,每味药有它的特性,方也有不同的力道。就好像同是附子剂,为什么有些用四逆,有些用理中,有些用真武呢,这就涉及到进符退火的方法。大抵病势重的用四逆,再重些可以试试白通,等病情稳定些后用真武、理中、二加龙牡以收功,这是退符法。(仲师在用柴胡加芒硝汤的时候,就是进火法。)在这里四逆散的力道不及小柴胡,小柴胡的药力不及大柴胡。小儿稚阴稚阳,用药不宜重,相比于四逆散,小柴胡加减(柴芩夏草姜味)的用量就显得有点大了。当然你用轻剂小柴胡亦可取效(相当于你小火的菜用中火炒了),但疗效就不及四逆散那么快捷了。
李玉梅发表于/12/:46:52
请问麦门冬汤一般用在什么时候,现在有一些因为家里地暖太热导致的干咳嗓子疼可以用吗?
周宇明发表于/12/:11:58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上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辨证要点有三:一、分寒热本方主治虚火咳喘之肺痿证。肺痿乃肺气虚弱,枯萎不荣,有虚寒和虚热两种类型。虚寒肺痿,由上焦气虚,肺中寒冷,以吐涎沫不咳,多涎唾,头眩,遗尿,小便数为主证,治以甘草干姜汤;虚热肺痿,乃肺虚有热,津液不布,以咳吐浊唾涎沫,口渴为主证,用麦门冬汤治疗。二、明表里用这个方子务必在表已解的基础上。如果表证仍在却又烦渴,咽喉不利,可以用麻杏甘石加玄麦甘桔,出汗严重的可酌加桑叶。这个方证所出现的咽喉不利是包含咽干这一情况的,说明胃中虚,是里证,不可用发汗的方法解表。(口苦咽干不一定是少阳相火所致,可参见仲师对小柴胡汤的注解,“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三、辨虚实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哪些会造成这类症状呢?肺中冷饮是一种。临床上有一些出现干咳无痰,口干口苦的患者,在应用麦门冬汤、杏苏散等方后仍不得缓解,后用温阳化饮法得治。这是因为肺中有冷饮堵住了,肺为水道上源,上焦不通,津液不下,当然就出现了口渴口苦等类麦门冬汤证了(麦门冬汤证是因为胃中虚,不得降逆,因而不和)。这类患者切其脉,大多弦细,而麦门冬汤证的大多细数,他们在色诊形诊都有所不同,这是我们应当仔细观察的。
欢迎